算什么?”
李鸿儒奔赴四方不乏為地朝出谋划策,又有出人出力。
随着矛盾不断加深,李鸿儒也確定地朝和仙庭走到了對面。
但世上没有绝對的事情。
顶尖层次中,从来没有永恒的友好。
若真有一天仙庭和地朝相互携手,李鸿儒不能排除相應的可能。
譬如早年婆罗门屡屡针對大隋和大唐,几乎绵延百年的世仇,但到针對佛教時,大唐和婆罗门显然缔結了友好,有了心照不宣的共同出手。
“这是两刃刀,若皇上想用的時候不防考虑一下,免得將地朝推向仙庭!”
新皇没有直接表明拒绝地朝的诞生,但新皇的提醒無疑证明着他不會在泰山封禅承认地朝,為地朝牵运引运做嫁衣。
李鸿儒也只能做善意提醒。
若不能折服大唐的帝王,地朝或许有人會谋求玉帝的承认。
这會让地朝内患重重。
而一旦創建地朝成功,地朝也必然偏向于仙庭,成為大唐的對手。
“倘若你為地朝之主,我必然支持你,但你……”
新皇摇摇头。
他往昔就想过李鸿儒走如来佛祖和玉帝的路,但他很清楚其中的种种困难。
即便李鸿儒可以活两百岁三百岁,这對李鸿儒而言也屬于难于完成的事情,會拥有种种得不偿失,谋求最终只會一場空。
創建地朝者需要具备足够的地位,即便李鸿儒拥有真武宫的超然地位,但远远不够。
这不是武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名正言顺,有足够的资格。
“我當不了地朝之主”李鸿儒摇头道:“我继承的地位只是與灌江口和骊山秘境對等,無法做到折服地仙群體!”
“名不正就會言不顺”新皇道:“你难于成為地朝之主,地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到大唐,你我都管控不住这一切!”
“还望皇上給予建議!”
“朕要好好想想才能回復你!”
地朝的营建無疑屬于千年不曾有的变局。
新皇难于直接應下李鸿儒的請求。
最佳的可能自然是坐山观虎斗,在大唐和仙庭之間插入地朝这根搅屎棍后引發内耗。
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
除了这种可能,还有太多無法控制的可能。
李鸿儒無法成為地朝之主,虽然李鸿儒在地朝拥有话语权,但無疑不能左右大多数人的利益。
初期的和和美美,但随着時間过去必然衍生出相應的问题。
这是每一個王朝都有过的事情,地朝也不會例外。
他婉言拒退了李鸿儒,又有李鸿儒守礼的告退。
看着李鸿儒身體一晃从地宫中消失,新皇默然。
往昔的顾命大臣或老或死或淡出朝廷,唐皇留給他的顾命大臣只剩下徐茂功、李淳风、李鸿儒。
前两者已经六旬的年龄,难于再辅助太长久的時間,而李鸿儒年轻又另寻了道路。
这或许是实力拔高到超出朝廷掌控后最佳的退路。
这也可能是卫国公李靖的教训,让李鸿儒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追求。
新皇能理解李鸿儒的選择,他也尊重这种選择,但他没法容忍一個更难掌控的王朝诞生在大唐境内。
这個地朝或许好,或许坏,谁也不清楚这种事情的后患,谁也不能做出相應的保证。
新皇目光来回浮动。
他从大阵中央走出,直接踏入藏書秘阁中。
“宣钦天监臺正李淳风!”
他摇了摇铃铛,开始宣人进藏書秘阁。
大阵所在的地宫中,武皇后的身體在一處祭坛后显出。
她脸上阴云密布。
武皇后朝着李鸿儒消失的方向看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