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就选择要来这鸟不拉屎,还在打仗的大西北呢?在云山郡的通判刘文洲得知自己升迁无望后,便给出了他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说纪允连是因为得罪了皇上,被皇上降罪打发到了西北。又到处造谣说纪允连是吃软饭的,在脱离了永泰侯府后,就只能是依附文昌侯府。而文昌侯府又因藏宝书院的事儿得罪了皇上,所以这次才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纪允连和明霞郡主来西北受苦而无能为力,还有乱七八糟一大堆贬低纪允连的话。就连纪允连中状元也被他说成是借了文昌侯府的光,恨不得说他是作了弊,走了太上皇的门路等等。
由于纪允连来西北之事确实挺蹊跷,大家对他的说法就信了八成,余下两成只是没有证据而已。
“那庞大人是觉得这件事与刘大人有关?”纪允连看向庞知县。
不是我觉得,是你想这样吧?不过这话庞知县可不敢说。他怕纪允连再次把罪名加在他身上,于是道“下官只是怀疑而已。”
“嗯。”纪允连点头,“不光是你这么怀疑,就是本官抓到的山贼当中也有人这么说。”造谣像谁不会似的,不就是一张嘴吗。到时候真有人问是哪个山贼说的?就说是某个山贼临死之前说的,谁还能去找个死人对质不成?
“真有这样的事?”庞知县佯装吃惊地问,“那大人是有证据了?”
“这个可不好说。”纪允连却装糊涂道,“那本官刚才还说是庞知县所为,难道就真是庞知县干的吗?”有些事就是这样模棱两可才更有效。
“但下官觉得刘通判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与山贼勾结多年这件事肯定是洗不清,很容易因为这件事而引火烧身。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庞知县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推到刘通判身上。
再说刘通判这人度量狭小,从前没少给他穿小鞋,也没少从他这里捞银子。虽然借着这事儿也不能把刘通判怎么样,但却足以恶心到刘通判。
这也正是纪允连的打算。正好遇到了这事儿,便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