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四方
来贺”
一曲唱罢,篝火边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篝火中枯枝炸裂的辟剥之声,泠风闭着眼睛几乎以为人都走光了,忙睁开眼睛一看,却见大家仍如之前那般一动不动地对自己行着注目礼,只是神色却变得十分的……怪异?
泠风忙转身去看李靖,李靖的眼中正跳动着一簇火焰,这簇火焰是如此明亮,亮得泠风都能清清楚楚照见自己的身影,亮得她几乎无法分辨,它是映自身前的这堆篝火,还是迸发自将军的灵魂深处。
“好!”李靖大喝一声,手猛地一拍大腿,他虽然未戴头盔,但身上甲胄未除,这一拍直拍得铠甲一声脆响。随着他这一声大喝,众将纷纷回过神来,齐声叫起好来,苏定方激动道:“小娃娃,这歌叫什么名字?何人所作?”
泠风暗中吁了口气,答道:“此歌名为《精忠报国》,我也是偶然听来的,不知何人所作。”
“精忠报国……”苏定方面露凝重之色,他忽道:“小娃娃,你再把这歌唱一遍可好?”
泠风望了望李靖,李靖笑道:“多唱几遍,把他们都教会了才行!”众将顿时笑了起来,尉迟恭忙起身道:“等会儿等会儿,我再去多叫些人来。”没等泠风反应就快步走了开去,立时只听一个粗大的嗓门吼了起来:“各府统军别将都过来学歌啦——”
这两万多人足有数百顶营帐,除去眼下篝火旁的十来位,还有二十来号统军和别将分布各处,自然不可能靠尉迟恭一声吼就把人叫齐,最后李靖干脆叫号手吹角把校尉旅帅以上的军官都集合了起来。一百多号大老爷们一听说大晚上的紧急集合是为了学歌,顿时个个吹胡子瞪眼,满脸郁闷,可大总管下的军令谁敢不遵,只好正襟危坐开始学歌。
泠风看着这黑压压近两百号汉子也是心里发毛,好在这时候李淳风也已听到动静走了过来,站在她身侧笑吟吟地看着她,泠风一见到自家哥哥顿时胆气就壮了,看看这么多人竟有些得意起来,情绪转变之快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转变同样快的还有那些满腹牢骚一心敷衍的军官们,听泠风第一遍唱《精忠报国》时他们的反应是震惊,这主要是泠风这一把清亮稚嫩的小嗓音和歌曲本身风格形成的强烈反差所致,确切地说他们是被雷到了,不过第二遍听时就只剩激动了,第三遍时他们开始跟着唱。
一遍一遍,他们唱得越来越连贯,越来越整齐,越来越豪迈,越来越雄壮,他们敲起了头盔,敲起了刀鞘,敲起了长槊,清越的金铁之声伴着浑厚的合唱声远远地飘扬开去,撒向一堆堆篝火,散入一个个营帐。
士兵们开始围拢过来,一层又一层,这歌也由最里层开始一句又一句向外传递,也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唱了几遍,所有人似乎都忘了他们正站在十二月的朔风中,他们唱着歌,仿佛能看到背后父老乡亲们那殷切的目光,仿佛能听到数里外的黄河涛声正与他们相和。
泠风只觉得鼻子一阵阵的发酸,她从不知道真正军人的合唱是如此的震撼人心!
这些人,是真的要去上战场啊!
这两万七千人里,注定有一些要长眠于边疆的荒野之上,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父母妻儿,再也回不去他们的梦里故乡,每次出征,都是真正的生离死别!而只有这样的生离死别,才能唱出这歌中那一股苍凉悲壮,不惜百死,是为了家国长安,埋骨他乡,是为了故土永宁!
这一夜,泠风好久都无法入睡,她拥着暖和的白狐裘,想了很多很多,即便入睡之后,她的梦中也整晚都在响彻着这一曲《精忠报国》的歌声。
这二诗一歌之后,泠风顿时人气暴涨,可以说在李靖的中路军达到了尽人皆知的程度,人人都知道军中有这么一个小神童,乃是李太史令的弟弟,要不是这是在军营,恐怕泠风的诸多粉丝已经天天围着她要签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