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物资总共要多少?”
朱琳泽询问倪元璐道。
“御寒衣物至少要八十万件,被褥五十万套,粮食百万石。”倪元璐说道,“粮食倒是不缺,闽王早先从日本和南洋采买了不少稻米,各地相互接济一番,匀一匀粮食,也能熬过去,就是这御寒衣物和被褥难以凑齐。”
朱琳泽绕殿而走,虽然他对小冰河的严冬有所准备,提前囤积了一些御寒衣物和被褥,以备不时之需,只是没想到灾情这么严重,他囤积的那点御寒衣物和被褥应对局部的灾情还行,但是应对这种全国性的灾情根本不够用。
“若是御寒衣物和被褥不够用,少给一点也行。”祁逢吉也能理解朱琳泽的难处,大明朝这么大的一个家不是那么好当的。
闽王于危难之中,挽狂澜于不倒,扶大厦之将倾,已经很不容易了。
“赈灾所需之物资,关系到灾民的身家性命,岂能少给?一件都不能少。”
朱琳泽的态度非常坚决。
“新军的府库里孤记得还有几万套棉大衣的库存,被褥也有一些,尽数拿出来发放给灾民。
招商局的棉布和棉花全部送到纺织厂,让纺织厂所有的活计都停下来,专门生产棉服和被褥。
招商局不是还有五六千件皮裘么,全部拿出来和富户换御寒衣物和被褥。
至于炭火薪柴,就地采伐,竹堑那边能运多少就运多少过来,招商局的船要是不够用就用军舰运。”
“这都是明年要卖出去的东西,要是到时候拿不出来,招商局的信誉受损,只恐对朝廷不利。”
倪元璐不无担心地说道,招商局现在正步入正轨,所获得的利润除了部分留以自用之外,闽王所掌握的那一般招商局股份所得之利,基本都是进了国库。
现在招商局已经是户部收入的一个大头,更重要的是招商局收上来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而不是大宗商品。
倪元璐现在就指望着招商局和海关给朝廷多贡献一些税收呢。
还有国营的纺织厂,所得之利也是归国库,要是让纺织厂停下手里的订单生产赈灾物资,必然要遭受损失。
“人命大于天,孤的子民,他们的性命比这些更重要。”朱琳泽正色道。
“闽王英明。”
众阁臣将朱琳泽抗灾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
“值此大灾之年,愿诸臣与孤共勉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朱琳泽朝众位阁臣拱了拱手,众阁臣急忙回礼。
“闽王,眼下除了赈灾物资,更缺的是人。”祁逢吉说道,“这么多物资,总要有人来发。”
朱琳泽清楚祁逢吉的意思,恰逢大灾之年,朝廷又大量向灾民发放这种紧俏的物资。
大明朝那些官吏什么德性,他可比祁逢吉还有清楚。真要用以前的办法发,发下去的赈灾物资能有一半到灾民手里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朱琳泽本来用于赈灾的物资就十分紧张,他绝不允许下面的官吏这么折腾。
当然,让大明朝的官吏不贪污也是天方夜谭,朱琳泽也不得不认清这个现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门设立相应的赈灾部门,专门负责这次赈灾物资的发放,不让原来的官吏经手赈灾物资。
“也是时候让吏学堂的学生们出去锻炼锻炼了。”朱琳泽说道,“成立专门的赈灾部,让吏学堂的学生到下面去负责赈灾物资的发放,这次既然动用了军队的仓库,军队那边也抽出些人手参与赈灾。”
目前也只有军队和帝国大学的学生是朱琳泽完全能够信得过的,为了保证能够顺利挺过这次冬天,朱琳泽也只好将军队搬出来了。
把军队搬出来赈灾也能促进军民之间的感情,让大明朝的百姓对大明朝军队糟糕的印象有个改观。
当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