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 佛门六般若(3 / 3)

破天踪 草根辟谷 3750 字 2021-10-20

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自在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这就是方便般若。

&12288;&12288;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是现量契入并安住在法界本体的方法,即现量契入并安住在实相般若的方法,佛陀睹明星时候的意识观察当下就是智慧观照,当下就是转识成智,因为分别心的本性是智慧。观照般若是报身佛境界;观照般若当下体验烦恼的本性与菩提的本性无二无别,是以分别意识当下超越分别意识的境界,将意识当下转为妙观察智,属于胜义谛。

&12288;&12288;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门,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12288;&12288;眷属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辞叫行愿,用观念来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所谓眷属就是亲戚、朋友、家人等亲眷。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功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

&12288;&12288;境界般若,是对实相般若的认证方式:清凉国师对武则天陛下说"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朗然,即如如佛。"是说没有妄念的现前一念心,是没有想过去,也没有想未来,只是当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心灵本体的时候,同时具备寂和照两个方面,这就是与如来相同的心灵境界,这就是境界般若。

&12288;&12288;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显现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12288;&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