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希州实施“软开发”的计划,夏春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直接让相关部门给大明集团所需要的一些资料,并且帮忙牵线搭桥,促成大明集团尽快落地希州。
这样一来,大明集团基本上不需要出什么钱,就能够拥有一座大明广场——倘若希州这边能够继续傲人的战绩,那么等手头上资金宽裕之后,再将产业收购过来,也不算什么难事。
希州那边只要运作成功了,对于东边的同州,北边的海城都是一个刺激。
本来马光明还想打算以希州做试点,由自持变为自营,来争取更大的利润,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稳扎稳打。
一方面希州这里本来已经是个软资产的试点,同一个地方不要一下子试点太多的内容,搞不好一个小小的因素,导致几个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自营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短时间之内也不好招人,那些跟大明公司合作的品牌商,也会因为大明这边将他们抛到一边,而心生嫌隙,现在大明只有两个广场,如果这些品牌商选择撤走的话,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如阳江这边的超市合作商,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大明集团准备自己搞商业超市,并且在安州城南不打算跟他们合作,已经放出了怨言——要不是阳江这边合约签了五年,有着一大笔的违约金,他们甚至就走人了。
还是等到大明广场开到一定的数量,形成巨大的规模,到时候店大欺客,也就顺理成章了。
十一过后,马光明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学业当中,一般的小时孙希宁郑亚军也不会打扰他,只是每个周末的两个小时群会议还是照开不误,基本上已经成为大明集团高管雷打不动的事情。
一直等到十一月底的时候,郑亚军终于也带来了好消息:阳江的楼市开始回暖了。
楼市的回暖,一方面是因为探底之后有必然的反弹,另一方面也是阳江这边出了几个救市的措施,降低首付啦,减少契税啦,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啦,等等。
同时,大环境也开始逐步改善,各地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刺激楼市,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手中的土地才会不断升值,也才能保证每年都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各种事项。
全国各地都在搞大基建,没有那个地方肯落于人后,但搞大基建需要钱,来钱最快的莫过于土地拍卖,如果楼市一直低迷下去,土拍价格就高不上去,非但高不上去,还经常性流拍。
所以一套组合拳下来,市场也有了积极反应。
阳江刚开盘的一个楼盘,价格达到了四千六,结果一销而空。
所以郑亚军决定,在元旦的时候,清华园二期预售。
说是预售,等到元旦的时候,二期基本上也就封顶了,等于是现房了。
“如果是预售的话,我建议十二月一号就可以,钱早一天进袋子,早一天安心。”马光明飞快地打了两行字。
收购新阳房产,进军景江,大明建筑公司都已经投入了不少,基本上没有多少家底了,必须尽快回款,否则的话一旦再有个风吹草动,那就是灭顶之灾。
郑亚军犹豫了一下,回了一句:十二月一号,时间太近,我们也来不及做宣传。
他本想着拖到元旦,那时候正好的节假日,看房的人很多。
但马光明觉得,越早变现越好,真正的刚需,才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开盘呢。
此外最重要的事情,是孙希宁提出的,大明商业公司和网络商城的合并。
几个人各有各的看法,除了孙希宁坚定支持这样做之外,郑亚军觉得合并太早,姚柏林觉得自己身上担子似乎更重,聂小容则觉得,干脆跟大明超市一起合并。
本来马光明的意思是跟孙希宁一样,但听聂小容这样说之后,又觉得这件事情反反复复提过好几次,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