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变化(1 / 4)

徐州,淮河北芦农场。

数以百计的妇女,背着一个竹笼,在艳阳高照的秋日下,采摘着棉花。

额头上的汗水,没有掩盖脸上的笑容,那笑容对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一边采摘棉花,一边笑谈着家长里短。

北芦农场是一个专门种植棉花的官营农场,占地面积为5万亩,种植的棉花是中棉。

实际上,在西汉时期,棉花就传入了东亚地区,但并不是从西域过来的, 而是从天竺, 经过中南半岛的陆地, 或者南洋的海商,进入岭南的。

人革联控制了岭南之后,就在当地发现了不在少数的棉花。

当然,中棉只是天竺棉的变种之一,这种棉花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对于亚洲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好,不好的地方,就是它的纤维比较短和粗。

只是此时中美洲的海岛棉(出人命)、南美洲的陆地棉(细绒棉),还没有办法获得。

中棉用来纺织粗布还是可以的。

中原虽然有丝绸,问题是生产成本太高,不适合平民百姓, 特别是保暖需要非常大的北方地区, 百姓只能穿多一些麻布制造的衣服, 然后靠房子和烤火过冬。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地区经常出现室内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之一。

没有足够的保暖设施和科学知识, 为了不被冻死,只能冒险在室内烧炭。

徐州作为被人革联控制了两年多的地区, 这里有非常多官营农场, 占据着两百万亩土地。

这些官营农场,以种植棉花、大豆、占城稻为主,另外还有淮河牧场、高邮养殖场。

为了调节运河水系,高邮地区本来还没有出现的高邮湖,被提前改造出来,而且水域面积扩大了很多。

这里的养殖场,以养鸭为主,一共养殖了一百多万只鸭子,这些鸭子分为种鸭、蛋鸭、肉鸭。

每年可以生产鸭蛋2000~3000万颗,肉鸭50~80万只,同时还有鸭绒。

东海海产公司每年生产上千吨鱼饲料,各个农场生产的米糠、豆渣,也大量供应给养殖场。

没有这种庞大产业链,要养殖一百多万只鸭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高邮咸鸭蛋、高邮羽绒服、高邮腊鸭和烤鸭,已经成为这个小县城的代名词了。

作为物产匮乏的古代,普通百姓要吃一颗咸鸭蛋, 那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摘了一天棉花的陆春花,拿到了这个月的工钱, 一共是4672晶币。

为了减少晶币的铸造量,人革联的总银行推出了大额度的晶币,分别是10元、100元两种。

其实晶币就是一种信用货币,而且防伪效果非常好,至今为止没有被仿制过。

虽然隋唐时期有玻璃制造技术,但是没有办法制造纯净透明的玻璃,而且随着人革联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逐步提升,想私底下开窑炼制玻璃,黑衣卫估计第二天就要上门了。

毕竟炼制的原材料,都在严密监控之中。

而且总银行和财政部,会对每一個人都进行财务存档,很多人的收入都是公开透明的,突然拿出一大笔仿造的晶币,很容易被黑衣卫和税务部盯上。

很多和陆春花一样的农场员工,并不是直接发钱的,而是发工资条,然后拿着存折去银行对账。

这是所有的官营工厂、农场、供销社都统一采用的方案,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有人从中克扣。

至于这工资条上动手脚,一旦被发现,后果就是去婆罗洲开荒,或者直接死刑。

郑森等人又不需要照顾七大姑八大姨,很多人也没有贪腐的必要,因为这些钱拿了之后,根本花不出去。

人革联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非常精确的,各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粮食、多少需求、多少土地,在郑森等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