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泉宫(2 / 3)

唐奇谭 猫疲 1607 字 24天前

梁郡公。不过作为庶支幼弟的李孝逸,据说自小生性好学,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因此,在前些年被荫补为千牛中郎,又改受门下省给事郎。

而他在历史上最着名的功绩,就是作为武则天提拔的宗室大将,平定了扬州起兵的徐敬业之乱;以战功卓着升任镇军大将军,封吴国公。最终也因宗室身份受到猜忌,被武承嗣诬告含愤而死。

因此,这两个人居然能够因为太子李弘之故,在这场京西田猎中凑在一起,简直就是命运最大的捉弄和意外率。不过相对自带干粮亲附的李敬业而言;在李孝逸的背后,似乎还有高宗的影子。

因为,他是作为新到任的太子十率/六卫府长史身份,出现在东宫的麾下。而相比还算是矜持、恭谨有加的李孝逸;另一位新委任的太子左卫率府率将,就显得意味深长的多了,因为他姓武。

此人全名为武攸绪,乃是前利州大都督武士彟的从弟武士让之孙,也算是当代天后的堂侄;不过二十出头,看起来是一个略显英挺干练的青年;微圆的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坦荡、热忱的笑容。

继续阅读

哪怕受到了新旧同僚、部属和上官之间,有形无形的冷遇和隔阂、忌惮;也似乎未尝改变多少态度。而他的到来也像是某种征兆;入秋之后迟迟不下的雨雪,就在他抵达的当天夜里俏然而至。

因为骤然结束的晴好天气和霜雪纷飞,也让秋狩在外的太子李弘及其东宫所属,按照事先被延迟的日程,迅速整体移驾到了骊山温泉宫内。当然了,说是温泉宫,其实是一处占地广阔的宫城。

围绕着骊山脚下掘出的诸多温泉汤池,及其附属宫苑建筑、亭台楼阁;所建立起来的一座中型城池。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间,在骊山建立温泉宫,“修屋宇,列松柏千株”。

后来又有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建立起最初的城围;待到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又增扩营建宫室改名温泉宫。

因此,在这座宫城当中,除了一年四季终日烟气袅袅的汤泉池泊、楼台殿阁之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卫士、宫人、内侍和奴婢;乃至耕作于附近,以田产所出专供支应的所谓“汤户”“泉户”。

是以,当太子李弘率领一众命妇、内官和宫婢,东宫扈卫、亲从和侍臣,多达两三千人移驾其中之后;甚至还没能够填满其中三分之一空间。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在温泉宫过冬无疑是幸事。

而已猫咪形态行游其中的江畋,也由此见识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唐代宫廷生活情态。这里既有露天帷幕而成的大小外汤,也有通过隐藏的保温水道,而流淌在宫殿厅堂内取暖加湿的内汤。

成群结队穿着轻便单薄的长衫曳裙,捧持着各色器物,脚步轻盈而稀碎无声的,穿梭在水汽袅袅、云蒸烟罩一般,暖湿空气中的宫人、内侍和奴婢;在室内仅着绣衣的贵人和春裙轻薄的命妇。

就像是重新来到了春夏之交;却又与外间的雪花消融斑驳的宫墙上,那些披着大氅和毛边甲衣,头戴銮兜与夹耳帽,持杖举火缓缓吞吐着烟气的宫卫、巡兵;形成某种鲜明异常的反差与对照。

虽然是皇家专属的汤沐之地,但作为天恩浩荡的一部分;除了内里背靠山势的几处专属大型汤池之外;天家还会赐予随行大臣和近侍之人,享受汤浴的一席之地,在外围建造起诸多大小汤院。

因此,作为此番陪驾随行的福利,或者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恩泽之一,郑娘子和婉儿,也得到了一处小小的汤院内间,作为临时的居所。虽然没有什么的像样的汤池,而是温泉贯注的大汤桶。

但依旧让母女两惊喜异常的,放开了日常的矜持端正,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