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跳河的女人(求订阅)(2 / 5)

大唐嫡皇孙 行走的驴 5500 字 2022-04-22

各位父老乡亲尽管放心,我当然会在江宁修建春苗学堂”

“江宁也是我大唐的国土,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事实上,江宁的春苗学堂已在建设中,年后就可以接收孩童们进学了”

话音未落,现场已响起一片欢呼声。

“太好了,咱老百姓的子孙也能进学,也能识文断字了”

“是啊,这在以前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番欢呼后,所有百姓都再次鞠躬施礼,向李医表示感谢。

“大家请起,这是我应该做的”

“只要是大唐子民,不论名门望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咱老百姓的子孙只要勤奋好学,聪慧伶俐,一样能出人头地”

“我之所以修建春苗学堂,目的就在于此,这也是皇爷爷的期望”

李医微笑着朗声说道。

再看周围那些老百姓,都感到异常,眼含热泪。

除了春苗学堂,人们还非常关心另外一个问题。

“公子,现在整个江南都传遍了”

“您准备将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生产技术推广到江南各地“”

“据说还有新培育的优良稻种,请问有这回事情吗?”

有人满怀期待地高声问道。

随着这番话,人们的眼神顿时变得无比热切,也充满期待。

这显然是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事关每个人的饭碗。

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给出了肯定的答桉。

“没错,我的确准备将一年两熟或三熟的新生产技术推广到整个江南”

“一年两熟在汉中已局部实现,江南更加温暖,且河网密布,没理由做不到”

听到这里,现场所有人都喜出望外。

是啊,北方的汉中都能做到一年两熟,江南凭什么做不到?

想到这里,所有人顿时都感觉心头一片滚烫。

很多人都纷纷躬身施礼,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李医轻轻挥了挥手,继续接着说道:

“至于高产的优良稻种,则需要时间进行优选培育,这件事情急不得”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培育出亩产更高的优良稻种”

“即便亩产一两千斤,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时,大家就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说这番话时,李医无论言语还是眼神,都充满了自信,言之凿凿。

让他如此自信的,是放在储物空间里的几百公斤高产杂交水稻种子。

不用问,这些杂交水稻稻种自然是系统签到的奖励。

就在离开鄂州的那天早晨,他进行系统签到时,获得了这份大礼包。

在此之前,对如何尽快提高水稻产量,让他很是头疼。

他提出的优选育种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将水稻产量提高了一倍有余,但他还是嫌速度太慢。

高产杂交水稻稻种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他准备将这些稻种带到杭州,悉数种在自己的封地内,精心照料。

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这种高产杂交水稻就会迅速普及开来。

再加上桑基鱼塘、堆肥等各种新生产技术的辅助。

这些杂交水稻创造出后世的惊人产量记录,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这些水稻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用有任何担心。

到那时,整个江南就会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

苏湖熟天下足的场面,也会迅速出现。

对于李医来说,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对于唐朝人来说,却无异于天方夜谭。

话音未落,现场就已经炸锅了。

“亩产一两千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