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稷下学宫,我来此,既为求学,也为传道!(3 / 4)

绕,便入了季秋耳来。

他,抬起了头。

只见道路两侧,绿荫环绕,茂盛的桑榆树被保养的极好,一望无尽,直至尽头。

而他脚底之下踩踏的青石大道,亦是方方正正,足以支撑车辇而来,一路畅通无阻。

至于路的尽头,季秋眺目望去,但见一栋栋棕红色的木楼,在绿植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再往远去,更有楼阁不绝,占地极广。

季秋不过稍稍散开神魂,只探查些许,就已探出了老远,甚至以道基之境,都无法尽窥全貌。

即使是在模拟之中已是见过了一遍,但眼下,他仍旧对此赞叹不已。

这齐国的神血之王,必定是有求于诸子百家!

亦或者.

他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只能从诸子百家的手里去获取。

不然,以其至尊至贵,从漫长的血与火之生涯厮杀而来的经历,又怎会给一群凡民,建设如此宏伟大气的学宫?

想来,纵使是这齐王都的内城,都没有这般气魄吧!

正在他心中暗想之际。

一道身披灰色儒衫,看上去颇为儒雅的老者,笑呵呵的从远处气定神闲,慢慢踱步,走到了季秋面前。

他,应该是从那学宫深处踏步而来的。

并且

仅仅不过,只是用了一个瞬间而已。

这份缩地成寸的手段,足以与金丹真人媲美,也就是说,来者起码也是诸子之中的人物!

“小先生不曾身怀神血,乃为凡民,却能以超凡之力,叩开学宫的大门,想来也是我辈中人。”

“不知,是哪家学派的先生,来我稷下?”

老者双手隐于袖中,笑眯眯的。

将视线投注在他的身上,季秋眸中神光一闪。

关于这位大贤的人生轨迹,便在他的双眸之间,一一浮现。

孟轲

儒门的大贤者,与夫子同号,为儒家的扛鼎者之一,于百家争鸣的学术之地,稷下学宫,任学宫祭酒,总掌事务。

孟轲于少时,便闻得夫子之名号,对其推崇备至,他曾在踏上求索之途,走遍七国之前,便有言道:‘吾之所愿,乃学夫子也!’

仁德之政,诗书礼易,皆精通涉及,并以此为基推陈出新,走出前路,开宗立派!

他继承了夫子的志向,也曾周游列国,见识了凡民与神裔的矛盾,后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返回了齐地,并在神血之王,齐国之主的邀请下,为稷下祭酒。

于稷下著书立传之际,孟轲倡导百家争鸣,以自身与儒脉当世显学的威望,极力邀请四方诸子,百家先贤汇聚而来,兼并包容。

因为他知晓,神血的统治已维持了数千载,而属于凡民的思想火花,不过才只有几百年可寻。

若想重复人族的荣光与辉煌,那就只有合百家之见解,踏己道之前路,是以在他的促成下,稷下学宫,俨然成为了人族的圣地。

学宫破灭之前,孟子学说大成,封亚圣名!

后续:???

模拟评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贵君轻,为先贤者,能诸如此境,数之寥寥而已!

又是一尊名号响亮的儒脉大贤!

像是夫子,又如孟子孟轲。

这些个人物,只要是儒家经籍之间,便没有不提及二人者。

一者身材高大,魁梧有力,另一人面貌儒雅,颇有长者之风。

虽是截然不同,但那股子扑面而来的文心精神,就已经能叫季秋这等读书之人,知晓其性情如何了。

是以,少年揽起袖袍,拱手便道:

“敢问足下,可是学宫祭酒,儒脉大贤,孟先生当面?”

待到孟轲含笑颔首,季秋这才正色继续道:

“我名季秋,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