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最后一场,也是整部影片的结局的一场戏。
这场戏,当然很重要!
最后,这一场戏,哪怕是丹尼尔·摩尔,以及米尔斯也是被李易连续NG了十几条。
“CUT!米尔斯,愤怒,愤怒,你还不够愤怒!再来一遍!”
“CUT!不止是愤怒,还有难以置信,崩溃!”
“CUT!重来!崩溃,明白吗?我需要看到你在崩溃的边缘!”
“CUT,你是凶手,你此时此刻在享受这一切,你在求死,但是又不止是在求死”
“.”
李易对这一场戏,其实也有些模拟量可,虽然有原版的作为参照,但是,毕竟不同的演员,表演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
对于米尔斯来说,听到了噩耗,而老探员第一时间没有说出来,其实就已经迟了,后面不管他说什么,米尔斯都不会相信。
这就是凶手的陷阱。
而事实上,老探员到底看到没有看到箱子里的东西,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迷。
可是他跑了过来,这就是凶手的陷阱,让米尔斯无法冷静,无法理性地思考问题的陷阱。
而同样的也让老探员百口莫辩。
事实上,因为在拍摄之前,包括剧本里面,李易都没有交代,那个箱子里到底放了什么。
所以,当这一条拍摄完成之后,演员们都忍不住问了出来。
“所以,那个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不止是男主角们,包括剧组的人此时此刻也都特别想知道,那口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
真的是米尔斯的妻子的头颅吗?
“这重要吗?”李易笑了道。
而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的确不重要了。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之一,因为箱子里面,有无数可能。
第一种可能,的确有人头,而且是翠西的人头。
可是这样的结果,同样的让老探员无法告诉米尔斯。
因为这个时候,米尔斯是愤怒的,是崩溃的,是歇斯底里的。
老探员告诉他,其实什么都没有,他会相信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凶手已经告诉他了,那就是他妻子的头。
就算不是,这个时候,凶手也不会允许他去验证了,或者他根本没有时间去验证了。
第二种可能,第三种,第四种,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的确有着无数的可能性。
当然了,想要达到让观众猜测纷纭,后面还需要弄一个剪辑进去的镜头,一个让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想法的镜头。
那就是翠西的照片!
电影杀青了。
至于答案,不重要了。
其实李易自己也没有答案,因为什么答案都可以!
反正镜头是不可能给出来翠西的头颅的照片的。
一切都留给观众。
至于说为什么老探员会被吓一跳,假的人头,做的栩栩如生,他为什么不会吓一跳?
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一直以来,都在试图给观众塑造一个,觉得约翰是个讲究的杀人犯的感觉。
他的确很讲究,甚至他还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呢?
他依然是个凶手!
他是人,而且还是个已经极端到制造了七宗罪的案子的变态,所以,他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观众自然会自行脑补。
就好比,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那么这就会是电影的一个争议的关键点。
这其实也是无数的悬疑片,惊悚片,最常用的套路了。
这会让观众分裂,而观众都是会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