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在罪恶中浸泡久了,会变得习以为常(3 / 4)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4245 字 2023-11-27

我们通过前面的戏知道老警察并不愿意接受这个案子,他是在帮米尔斯查资料,因此这一段戏也是二人友谊递进的一段戏。

我们接着看,还有什么比较特别的设定?或者说比较有意思的设定?

米尔斯的家!

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趣,并且非常特别的,特殊的设定。

为什么导演要安排米尔斯家“过地铁”?

相信这一点很多人应该都会好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奇怪的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年轻的米尔斯警探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嫉恶如仇的人,同时他年轻有野心,渴望做出成绩,荷尔蒙分泌旺盛,这与老警探的麻木逃离不同。也许导演想用这样的方式来一次次提醒这个年轻人不要沉睡。

而什么时候表现“地铁房”这一桥段也更有讲究?这一段在米尔斯太太翠西请老警探来做客一场戏中出现,当米尔斯太太翠西询问起老警探这个城市的话题时,老警探又开始他那一套“每个城市都一样,时间长了都会令人麻木”的老生常谈。正在这时,地铁轰鸣通过,好似用它发出的巨大声响否定了老警探的理论,提醒无视与逃避并不能否定罪恶的存在。

当然也许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寓意,只是鄙人暂时没有想到,但是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也是一个很精彩的设定!

可以让人一下子就记住,米尔斯的家的“特征”!

或许这里面同样的也有用过地铁的家,来影射米尔斯的性格!

什么性格?如同过地铁一般,明明知道,可是却依然还会发生,米尔斯的一些所作所为,和这个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

比如破门而入,老警探一直在试图阻止他违规办案,可是他答应了之后,下一刻就直接踹开了门!

当然,其实电影的细节肯定还有很多,我需要继续观看才能够发现。

不过,《七宗罪》看完之后,同样的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疑问,或者说不解!

首先虽然导演没拍摄翠茜(米尔斯妻子)头颅的血腥画面,但是翠茜应该是死了的,导演在前文中做了充分铺垫,安排了老警探与米尔斯一家的会面,安排了翠西向老警探讲述自己怀孕的桥段,包括最后凶手在自首前,警局同事告知米尔斯妻子给单位打来了电话,都是为了最后一场戏作铺垫。那么翠西死有何辜呢?这是否是凶手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而滥杀的一个无辜呢?

其次,凶手最后悔过自身的罪行时,表达自己由于觊觎米尔斯幸福的婚姻生活而犯了七宗罪之一的“嫉妒”,而不是杀害了在他眼中看来都没有罪恶的翠西,那么这个庞大的罪与罚的“作品”是否也不再“纯粹”了呢?

毕竟,他此前的所有作品,或许都可以自圆其说,有罪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审判,那么无罪的人?无辜的人,为什么同样的被害?而且还是被他这个自誉为被上帝选中的使者迫害?这岂不是一个悖论?

很多影评把翠西的死当做一个悬念,我认为不然。如果老警探打开包裹后看到的不是翠西的头,他为什么不在米尔斯极度愤怒即将失去理智的关键时刻向米尔斯明确否定呢?这不合常理。”

事实上,《七宗罪》的确不完美,但是在一些人眼里,这些不完美或者说引人争议的问题,却又恰恰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

比如关于翠西到底死了没有?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话题,就有着巨量的争议。

“七宗罪里的每个人受到的惩罚(死或者被虐)都是因为受罚者触犯了七宗罪里的一项罪名,而米尔斯的妻子没有触犯,所以没有理由被罚。而凶手的死是因为嫉妒,嫉妒不是米尔斯妻子死的理由,是凶手死的理由。

那么按照上面的逻辑,如果米尔斯的妻子死了的话,就出现了第八宗罪,显然不是导演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