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爱身边的人。”
“剧情上天马行空,叙事上流畅至极,非线性的结构如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让人着迷。如果不穷尽想象力去给记忆增色,又怎么能熬得过离家的焦虑、战争的恐怖和经济危机的萧条。
对死亡的畏惧让他的故事止步,又被儿子谱写的狂欢结尾给消解:这不仅是父与子等候半生的和解,也是安抚他平静离世的灵药。结尾让我久违地热泪盈眶——在我死前,希望我的爱人也为我讲述一个奇幻如童话的故事。
故事里浓缩了我平凡人生里每一处算得上奇特的经历,提及了每一位称得上有趣的人。大家在河边的树林里欢聚一堂,笑着闹着,陪我度过最后一程。浪漫至死,一个热爱浪漫的人最好的归宿。相信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个这样的长辈,他们也爱把前半生的奇遇翻来覆去地讲啊讲,一遍又一遍。如果你认真的听了他的每一个故事,那么恭喜伱,你是幸运的,因为再也没有人能给我讲这些故事了。”
著名影评人拉里这样写道: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满了温情与隐喻,叹喟人生卑微与伟岸的影片。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无数意相、人物、情结从我脑海中浮起,又渐渐与片中那些亦真亦幻的结局揉合,最终化作一尾大鱼,荡然逡巡而去。
父亲原本就是种隐喻;每一个人都或为人父,每一个人都或为人子;每一个人都或有光荣与梦想,每一个人都或曾经历振翅与蛰伏;每一个人都贪恋细小的温暖,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英雄;每一个人都必须直面抉择,每一个人都必须直面我们必须面对的起点与终点。
现实与虚幻,谎言与瑰丽,不过是影片一个设问,我们,到底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那茫茫未知的人生。
知晓死亡的终点,或许能够让人更无所畏惧。长路漫漫,何以为道途。这种隐喻,我更愿意将他理解为——我们要清楚的知晓,我们要的是什么。父亲不会死在巨人手里,父亲不能留在幽灵镇上,父亲必须从战场上返回,因为那不是父亲的结局。人们唯有向着坚信的、预设的结局进发,才能够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影片的最后二十分钟是点睛之笔。真实与童话在这二十分钟里,终于如两根相向而行的丝线,紧紧的交织在了一起。烟花终于散尽,笙箫业已停歇,感动纤尘不染,如被打翻在天幕上的灿烂星河,无声无息,灼灼其华。
人生的内核亦不过如此。我们都曾经向往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成为我们公主的王子,成为正义的化身,在鲜花与欢呼声中不停的凯旋。可是或许我们只能在世界上留下淡淡的轨迹,平凡的生活,微乎其微的帮助,与不能言说的亏欠。
真实而具体的邋遢世界,是否将我们丢进卑琐形而下的河流。于是医生会问即将成为父亲的儿子,关于你出生故事的版本,你喜欢哪一个。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父亲不过是用他的身躯,遮挡这内心斑驳的暗影,让人们只看到灿烂的花火。
父亲是否真的曾经看到他死亡的旅程,早已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和爱去探讨真假。父亲最后死在儿子娓娓的情节里,在他所有故事中主角的瞩目下,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本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开始。是那些平淡光芒的开启,是那些人生智慧的薪尽火传。
女巫说:你永远都不会捉到阿拉巴马河里最大的那条鱼。
于是,我们尝试,我们追寻,我们跌倒,我们爬起。我们翻山越岭,我们死里逃生。我们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我们路过自己的懦弱和无能。我们一无所获,我们却未曾两手空空。最后我们终究失败,最后我们却依然安之若素。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生命的童话和奇迹。
这便是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