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灭魏(2 / 5)

历史上秦灭魏用了二十万兵马,但如今赵,燕还在,二十万兵马就不太够了。

为了一举灭魏,秦国动用了三十万兵马。

历史上秦国灭韩用了二十万兵马,灭赵用了三十万兵马,灭魏用了二十万兵马。

灭楚用了六十万兵马,灭燕用了二十万兵马,灭齐用了二十万兵马。

这场灭魏之战牵扯甚广,从一开始秦国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首先是重金贿赂齐国相国后胜,确保多半不会参战的齐国一定不会参战。

其次是成蟜跟李园打招呼,做交易,以免楚国插手。

就算如此,为了万无一失,秦国依旧派内史腾在故韩与楚的边境陈兵,阻拦有可能出现的楚国援兵。

最后就是预防赵国了。

赵国跟魏国接壤,如果非要出兵援助,秦国也没有办法。

为了阻拦赵国援军或者尽可能减少援兵,秦国动用各种手段给予了赵国巨大的压力。

赵国西部要害关口,秦国陈兵相对,蠢蠢欲动。

赵国东北部与燕国的边境线附近,通过秦国的运作,燕国的兵马也虎视眈眈。

由于此时政治春暖花开之时,狼族也趁机南下打草谷,牵制李牧率领的十万赵国边军。

如此情况下赵国多半是不敢抽调军队援助魏国的,硬要抽调数量也极其有限。

再贿赂郭开一手,事情就稳了,赵国绝对会对魏国袖手旁观。

因为此时赵国的当家做主的是刚继位不到两年的赵王迁,赵王偃已经嗝屁两年了。

赵王偃若是还在,还能压制住郭开,也能够压制群臣,能够独断专行的决定支援魏国。

赵王迁就没有那个能力了。

首先赵迁出身就不正。

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那才是赵王偃正牌王后所生的长子赵嘉,本该具有最正统的继承权,可惜被强行废除。

赵国境内支持赵嘉的人更多,赵迁是被相国郭开和王后赵悼倡后强行扶上位的。

其次赵迁是赵国国都内出了名的品行不端,能力低下,早就被宠坏了。

吃喝玩乐赵迁非常擅长,治国理政就一塌湖涂了。

赵迁的威望低下,差不多相当于半个傀儡,国政大多掌握在郭开和其母手中。

赵迁之母也不懂治国,因此国政实际上是掌握在郭开手中。

赵迁又好忽悠,这么说吧,此时郭开手中的权势跟历史上巅峰时期的吕不韦差不多了多少,就是半个赵王。

赵国外部内部的环境,都决定了赵国会袖手旁观。

保证了魏国的外部环境,孤立无援的魏国消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历史上秦国是先利用洪水破了魏国都城大梁,再消灭了被阻拦在黄河以北的魏国主力。

这一次是稳扎稳打的堂堂正正之战,先消灭魏国的主力,再破魏国都城。

消灭魏国主力的事情由王翦去做,另外王贲率领一支由骑兵组成的偏师游曳在魏国境内,阻截援军,袭扰后勤。

这场战争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结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五六个月。

这领兵打仗之事成蟜并不擅长,自然不会参与,只是平常从军报中了解战争的进度。

虽然其他各国没有支援魏国,但目光一样都放在这场战争上。

在魏庸的暗中配合下,秦军稳步推进,攻城掠地,但又不至于将魏军给直接击溃了。

在魏庸回复的计划中,打算在战争后期将魏军的主力聚集在大梁城中,如此方便进城后的秦军一网打尽。

若是魏军在前期就损失惨重,恐怕魏庸这个大将军就坐不稳位置了。

没有掌握实权的魏雍在大梁城中做内应,想要攻破大梁城最终还是得走上水淹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