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国人暴动在前,有盗跖之乱为鉴,一旦七国贵族力量减弱,那么他们的位置就会不稳定。到了那种时候必然会穷则思变,肯定就不打仗了,反而会去想办法自保,到时候自然会推广仁义。”芸姚表示不可能一直打下去的,打到大家都受不了的时候,各国各阶层都会追求和平。
“你还真是镇定。”孟子不由摇头,悲怆地说道:“在此之前要死多少人啊。”
“很多。”芸姚说道:“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族若是有太多的私心,天道自然会消磨人族的私心,最终还天下太平。只是太平的时候,王侯将相是否还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可就不一定了。”“总之仁义不会消失,因为华夏在周礼制定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仁义的思想,大家的愿望是一样的,都是安居乐业,只要这个前提不改变,仁义就是华夏的标准。”
“道家学说总是那么冰冷。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却是多少人命。”孟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没办法,人族诞生于三界本来就不是来享受的。其实我也希望人族能一片喜庆,可人族缺陷太多。就比如成心,人人都有成心,有成心就不能为他人着想,有这些缺陷,最后遭遇种种苦难也就是不能避免的。”芸姚以前想过帮忙,但人族不能靠神仙,必须靠自己。因为靠神仙也不能长久,人族有缺陷就注定人族只能靠自己才能长远。
孟子也接受了这个解释,人族的苦难最终还是因为人族的缺陷导致的,但最后人族肯定能在仁义的框架下和平,有了这样的回答孟子也能安心了,自己的努力也算是值得了。
孟子对芸姚行礼,芸姚还礼,然后孟子就先回家了。
庄周问芸姚:“你不是喜欢墨家么?我还以为你会狠狠批判儒家呢,没想到最后你竟然会这么温柔。”
“其实墨家的兼爱,也是为了最后的安居乐业,只是墨家不同意儒家的铺张浪费而已。儒家是分利,而墨家对儒家的分利方式不满,这就是他们的最大差别。”芸姚表示儒家想要维持现有的分利模式,而墨家要改变现状,所以矛盾很大,不过安居乐业这个目标并没有不同,只是墨者的安居乐业包括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