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学中医之难(2 / 3)

首席国医 江门二爷 3138 字 2022-08-24

是大热大阳之药,如此岂不是针尖对麦芒?

涂松军很好奇,也想问个明白,他毕竟只是个中医爱好者,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也不知道开药的意义。

江飞本不想搭理他,也不想回答涂松军的问题,这并不是自己清高,瞧不起涂松军。

而是涂松军虽然喜欢中医,可是他的水准毕竟远远没达到这么深奥的程度,和他解释也未必明白,反而会懵。

可是看到涂松军这么喜欢中医,又如此好奇的样子,加上他之前是急诊科医生。

急诊科没救明白的患者,必然也是一肚子疑问。

和他说个清楚,也可以。

“患者的证候是随症改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中医所说热极生风,热极生寒,寒极生热,这都是随症改变的结果。”

“所以他一开始是中风脱证的亡阴,体内大伏大热,却也不代表不能转亡阳,通体生寒。”

“学中医,不能死学,一定要学会变通,辨证,辨别。”

“既然由亡阴转为亡阳,由大热转为大寒,那么附子破寒升阳之功,也就是对症治疗。”

“你明白了没有?”

江飞说了几句,然后看向涂松军。

涂松军整个人都有些惊呆之色,如果说没懂的话,他的确懂了一些,至少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风,这些都懂。

可若是说他把这些都灵活的运用起来,灵活的思辨考虑清楚,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学中医从来都不是一条规划好的路,而是像树枝一样的枝繁叶茂,各种枝杈都要清楚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后期还要把这些枝杈看做是一个整体,给与治疗,这更是一个中医人最难达到的程度。

中医看病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简单的看病开药,可以治疗一些高血压,高血脂,伤风感冒,这样的中医,算不得入门。

第二个层次就是学会了辨证,然后通过证候看病,从而可以让患者有好的疗效,这是中医最普遍能够达到的层次,也是中医的中坚力量,绝大部分中医都是这个程度。

第三个层次就更加的高深了,通过一些特定的四诊,或者说通过一些零散分散的细节,来看穿本质,这样的中医已经可以称之为国手,名副其实的名老中医,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最后一个层次,返璞归真,从见山不是山,到见山是山,真正的把中医悟透了,通过和患者的心灵沟通,通过和患者的聊天,就可以把病治疗的七七八八,完全不需要切脉,看相。

达到这个层次的中医,纯粹的顶级大国手,从古至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中医,凤毛麟角。

江飞目前自然是达到了第二个层次,也就是通过辨证论治,来看病,从而取得很好的疗效。

但距离第三个层次,十万八千里。

这个不是说时间到了,行医看病的年份多了,经验多了,就可以自然的跨过去。

想要从第二层次突破到第三层次,要靠悟性,也就是所说的开窍。

如果不开窍的话,可能到江飞八十岁,九十岁,也就是个第二层次。

而想要开窍,想要有悟道的成果,就必须触类旁通,看破一切疾病的虚妄,找到最关键的那个本。

所以这条中医之路,可谓是千难万难,并不是那么好走的。

甚至稍有不慎的话,就会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的名中医,也不是少数了,这都是失败的例子摆在前面。

譬如有很多中医界的人,就说胡希恕胡老就属于走火入魔的一个。

至于是不是,这个东西就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江飞觉得胡老没有走火入魔,不能说不符合主流中医界的观点和学术思想,就说他是走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