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畅通无阻的走长城外,绕过辽泽北部,直接穿过科尔沁草原,将消息带到了泰宁城。
当手书送到朱由检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初一了,而泰宁城也在上直四骑卫的修筑下,屹立在了科尔沁草原上。
城内夯土民居四处都是,而朱由检则是在城中日后的衙门内拿到了手书。
对于郭桑岱的事情,他并不是特别关心,也不指望他们能牵制金军多少兵力。
朱由检要的,只是他们在归顺老奴的局面下,从中套出不少金军的情报,以方便日后的扫虏之战。
不过如果郭桑岱能让北山大量女真聚集在奴儿干之地,这倒是对于明军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按照尤世功说的,拨银子从镇江调粮给他。”
“是!”
朱由检将手书递给塘骑,转而打开了熊廷弼的军情。
相比较郭桑岱和尤世功的军情,熊廷弼的军情不单纯是在军事上,而更多偏向政治。
军情一开篇,熊廷弼就说了说这一战的斩首数量,以及山东灾民的安置地点。
从亦东河城往南的数千万亩平原足够他们开垦居住,明军只需要在沿途的各个隘口修建石堡,防止建虏走山道袭击灾民就足够。
另外从这一战的情况来看,明军在辽东的补给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只要朱由检想,明军完全可以在明年发动北伐。
说完这些,熊廷弼在信的末尾说了一下这一战的军功问题。
显然、朱由校想到的,他自己也想到了,因此他想让朱由检上疏,暂时搁置他个人的功赏。
显然这老匹夫还没有打仗打过瘾,还不想早早的领了勋爵后,在家里混吃等死。
对此、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才放下军情想了想辽东的情况。
这其中,迁移百姓、安置灾民的事情,朱由检相信熊廷弼和袁应泰可以配合的很好,所以不用他操心。
他在意的只有勋爵的事情和北伐的事情。
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眼下确实可以进行北伐之战,并且就在明年。
但是!
这个北伐之战必须建立在一个事情安置妥当的前提下,那就是灾情。
不得不说、朱由检耽搁了太多时间,或者说事情太多,以他的能力只能在七年中将事情推进到这种程度。
大明最终没在天启六年以前解决后金,而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的灾情具体有哪些,朱由检个人也记得不是很清楚。
不是他没仔细看书,而是这个阶段的灾情开始络绎不绝的爆发,多到他个人都记不住的程度。
他唯一可以确信的是,灾情不会像历史上一样严重。
这其中,尤其是福建、广东、陕西三地。
福建和广东的问题很清晰,实际上就是人口太多,耕地不足而导致的粮食价格暴涨,之后引发民变。
至于陕西则是因为连续的大雪、大旱,导致百姓颗粒无收。
前二者的灾情,实际上已经被朱由检在移民实边的手段中解决了大半。
眼下的福建和广东两省,向旧港迁移百姓之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八十多万,向琉球则是多达二百万。
尽管朱由检不知道福建和广东人口多少,但再夸张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人。
也就是几番迁移下,两省近五分之一人口被迁走,内部的土地兼并和粮食问题大大降低。
哪怕明岁爆发灾情,那只要朱由检留好足够多的粮食,利用常平仓来平抑粮价,同时进行大举迁移百姓南下的政策,那二省的民变问题就很轻松的能解决。
至于陕西,旱情爆发之初在陕北,而眼下的陕北已经被朱由检迁移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