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诸藩战争序幕(4 / 6)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8865 字 4个月前

古里国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后,当地的国王也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诏封古里王的敕书和诰命银印,因此大明成为了在此地第一等的人种。

不仅是古里国王,南部城邦的各个头目也都接受升赏品级冠服,以至于郑和还在古里立石碑亭纪念: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只可惜,随着郑和下西洋的中断,西方人在半个世纪后开始入侵。

葡萄牙人多次镇压当地的土邦,在这里建立了城堡,而万历年间,荷兰人也开始在古里发展贸易,葡萄牙力量和影响开始退色。

直到明军收复锡兰岛,各国商人也纷纷涌入了该地,导致眼下这里地盘虽然不大,但却是南亚半岛上,欧洲人最多的地方。

此时的古里的港口前,望着远去的武装商船,港口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正在望着渐渐消失在天际的商船,不时地做出招手的动作。

可是等到船队彻底从眼前变成小小的黑点时,众人才不由得恋恋不舍地回过头来,眼中透着些许迷茫。

实际上,站在码头前的众人并非寻常百姓,而是欧洲各国东远东公司在南亚的高层人士。

他们堪称是这个时代里真正的探险家,为了求取财富,不惜远离故土万里,来到这气候迥异的南亚地区,作威作福,肆意妄为。

可是,这些已经是过去的老黄历了,因为对于如今站在港口前的欧洲人而言,他们的好日子基本上即将要一去不复还了,因为大明如今在南亚的表态已经越来越强硬。

前段时间,攻下小西洋,经略南洋地区的明朝海军都督黄龙发来外交函,表示大明将会进攻南亚地区,收复曾经的古里官厂。

黄龙在信中提起过,欧洲各国商人可以在古里贸易,但还是需要遵守大明的法律,并且香料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或许在黄龙看来,他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诚意。

只是对于欧洲各国商人来说,黄龙的话无疑就是要抢夺所有欧洲各国在印度的殖民地。

尽管大明海军的军舰,在这几年中展现了多次实力,给欧洲各国驻印度总督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这代表他们准备像小西洋那次一样,简单的退出印度市场。

他们虽然对黄龙麾下海军的全部实力并不了解,可是放任大明拿下印度地区这种事情,他们还是做不出来的。

无论是黄龙,还是不停游弋整个印度沿海的大明海军,他们实际上都在告诉欧洲各国人一件事。

那就是大明才是这里的主人,而他们这些外来者,永远都只是外来者罢了。

因此,自从黄龙放出“诸藩就藩”的消息后,整个印度的气氛就变得十分微妙。

位于此地的欧洲各国商人开始加快运送财物返回欧洲,并且希望各国总督写信给本国,让本国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援兵。

眼下港口离去的这一艘“茉莉花”号,便是带着欧洲各国商人聚敛的大量财富,还有欧洲各国公司高层的一些家属们,开始启程返回欧洲本国。

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欧洲各国人在同黄龙争夺南亚的过程中,并没有必胜的决心,且已经开始在做战败的准备,因此才会有这么多欧洲各国商人选择了离开南亚。

各国总督实际上都知道,此刻的欧洲,正在爆发着一场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

这或许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而它也将十分惨烈。

但即便各国都知道,但依旧没有人选择退出战场,因为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