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朝廷工人的工钱基本都比地方低上不少,因此即便涨了两三文的工钱,实际上也没比地方商人给出的工价高出多少,基本持平。
如此以来,百姓获了利,商人不至于被影响,而朝廷也可以借此来增加百姓存款。
百姓有了收入,自然会去消费,而皇店作为占据大明二分之一市场的庞大机构,百姓们花出去的钱,基本有一半都会被朝廷回收,而工部再度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把钱币放出去。
只要朝廷麾下的数百万工人习惯了这个模式,那么等工钱从其它铜币变成天启通宝的时候,他们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会加强不少,不会那么抗拒。
只要工人不抗拒,那民间商人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收。
届时朝廷依托官学,利用孩童读书的问题来开始普查人口,登记造册,那大明真正的人口数量也将浮出水面。
只要人口查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查耕地了。
把这两件事情做好,大明的财政就可以慢慢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不过这期间,朱由检还得做好过几年苦日子的准备。
一旦正月初一的“十赋一”新政下发,那大明会直接损失大量赋税。
三百多万两的杂项是肯定要消失的,另外朝廷分发的军屯田也会从十赋三,十赋二转变为十赋一。
原本一亿两千万的田赋,会瞬间腰斩到五千二百万石,去除稻壳和火耗,田赋收入大概会在三千六百万石左右。
等洪承畴打完仗,云贵川交四省的赋税继续回归户部后,
大明九亿两千多万亩耕地,除去山西和陕西的八千多万亩耕地,还能有八亿四千万亩缴纳田赋,岁入在八千四百万石,去除稻壳和火耗,田赋收入会降低到五千八百多万石。
从岁入九千八百多万,到岁入五千八百多万,大明整整消失了四千万石田赋,折色最少一千八百万两银子。
就这样少了一千八百万两银子的税收,说朱由检不心疼是假的,但他很清楚少了的这一千八百万两银子是从谁头上收走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句话说的很对,但也不全对。
至少在眼下大明即将转型为半农业、半工业的道路上,减少田赋对普通的农民是必须的。
朱由检做不到消除农业税,因为大明的科技还没有到那种程度。
但最起码,他可以把农业税控制在10的程度。
不过,按照他的经历和记忆,一般农业税定在10后,下面总会有一些虫豸会搞出暗税,将实际征收10的农业税,搞成了名义征收10,实际征收20、30的暗税收入。
这些额外的收入全进了地方的口袋,没有一分进入国库。
既然历史的教训都在,他就得好好防备这些虫豸。
“户部的计算,如果按照十赋一,明年国朝能岁入多少?”
朱由检假寐着开口,曹化淳一听,便主动看向了王承恩,王承恩也打开了户部汇总的文册,扫视一眼后念道:
“若是山陕两省的旱情迟迟没有消减,加上瀛洲和麓川新增耕地的赋税,那明岁国朝实入田赋约在六千万石,税银约四千二百万两,赋税折色约为七千万两。”
七千万两赋税,这样的岁入,清朝直到同治年间才达到,而大明却提前两百多年就达到了。
并且不同于清朝对百姓敲骨沥髓的榨取,大明是有意在降低赋税的。
如果按照清朝的征收方式,大明的税收能突破到一亿两。
眼下大明的赋税,尤其论国内原本两京十三省的赋税,实际不过占据总赋税的二分之一不到,约三千万两左右,而海外占据三分之二还多,约四千万两。
仅仅田赋,瀛洲、交趾、旧港三省田赋就达到了两千万石,折色为九百多万两,而金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