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来访?那先请去前厅稍待。”正一肚子闷气的何彧此时思绪还在长安扩建的事情上,只是按照平时的待客习惯进行安排,让一旁的贾诩有些欲言又止。
“文和,你说这些士族明知道大汉商会跟我关系匪浅,但以大汉商会的名义给朝廷借钱他们就强烈反对,以我的名义借钱他们就支持,这些士族还真是些老顽固,让我针对商业立法的打算落空,看来只能再找机会了。”何彧郁闷的跟身旁跟着的贾诩抱怨道。
抱怨几句后,何彧转头看向身旁的贾诩问道:“文和这是怎么了?为何今日一言不发?”
“诩担心一会儿主公责怪,是以还是不插嘴为好。”
“??什么意思?你贾文和干什么了,我就责怪?”何彧一脸问号的看着贾诩。
“主公,诩刚刚可是给你汇报过有故人来访,不过主公却让人将故人安排去了前厅,到时候可别怪诩未提醒主公。”贾诩慢悠悠的对何彧说道。
“!!?”何彧听到贾诩这话,顿时惊疑,平日里前来大将军府投递拜帖之人无数,一般何彧都是安排到前厅,等自己有闲暇时在过去与当日前来的人一起见面,只有朝廷要员及各地郡守以上前来拜访者才会请到中厅与何彧单独见面,这些已经成了大将军府的定式。然而今日从不参与这些事情的贾诩居然破天荒的来提醒自己有故人来访,那就是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何彧此时也顾不得其他,拖着贾诩就往前厅跑,边跑边问:“贾文和,我这前来拜访的故人是谁?你也不早说?”
贾诩被何彧扯着飞奔,嘴里不停的喊道:“慢点,主公,慢点!来的是琅琊诸葛瑾!就是主公让我关注的那位诸葛亮的兄长!”
......
却说诸葛瑾进了平城门,一路打听大将军府所在,怀着忐忑的心情向着大将军而来。
等到了大将军府门前,诸葛瑾远远就看见围着不少人,基本上都是些文士或者商人,正在排队等着向大将军府递上拜帖,而大将军府侧门大开,一名管事之人不断登记收拜帖,一边指挥仆役将拜帖递进府中。不多时便有仆役出来,公布得到接待之人的名单,并请进府中,没有上榜之人,只得自行离去。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文士,前来投拜帖,不过是自我举荐求官罢了。而除了大将军府,三公府邸也是一样,只是排队的人稍微少一些罢了。或许不少人疑惑,大汉是以举孝廉制度为主,未举孝廉者这样求官可能吗?
然而实际情况是“郡国每岁按口二十万举一人的比率由太守举荐孝廉”(《后汉书·百官志》有记载),这些被举荐孝廉的士子,一般先任郎中,后内升谒者、尚书侍郎,或者外放县令转升太守。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也是会占据大多朝廷重要官位的士子,其他的不重要的官位或吏员职位,就是这些得不到举孝廉的士子的目标,而要想任职这些官位或吏员,还是得举荐。于是各级官员非孝廉制度的举荐也是汉代相当重要的任官补充,这也是一直到科举制出台前,举荐制中官员犯法连累举荐官的原因。
诸葛瑾排着队,随着人群渐渐来到侧门前,等来到管事人跟前,诸葛瑾赶紧递上拜帖:“大将军昔日故人,琅琊诸葛瑾前来拜访!”
虽然诸葛瑾声音不大,但还是让周围几人听见,特别是那句“大将军昔日故人”羡煞了多少人,管事之人也不敢怠慢,赶紧将拜帖递了进去,还让仆役拿来高脚胡凳请诸葛瑾在一旁暂歇。
不多时,仆役便出来请诸葛瑾与其他被点到名字的人一同去前厅等候。这一下,诸葛瑾就明显感觉到周围士子及管事之人对自己的态度从羡慕变成了略带嘲讽,特别是有两名士子更是毫不压低声音的说道:“嚯~,还以后真是大将军昔日故人呢,原来也是来与我等抢名额的。恐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