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标是逃往冀州,以求苟延残喘。此乃金蝉脱壳之计,弃重就轻,实为狡猾!”
贾诩的话语中,满是对那二十万大军的惋惜,仿佛那些生命都是他曾精心布局的棋子。“若我是袁术,面对四面楚歌,定会命纪灵坚守寿春,同时调遣水军扼守淮河、洪湖天险,阻截曹军与吕布的进攻。随后,令纪灵率精兵驰援合肥,牵制孙策、周瑜,而主力则直捣江东腹地,或许能扭转乾坤。”
贾诩的设想如同璀璨的烟花,在秦晔的脑海中绽放,令人心生赞叹。但现实总是残酷,袁术并未如此行事,他的懦弱与短视,让这一切化为泡影。袁胤,这位曾经的智囊,也在长江之战的挫败后,选择了更为安逸的道路——北上投靠袁绍,似乎在他看来,保住性命与地位,远比坚守信念更加重要。
“袁术啊袁术,你终究还是没能看透这乱世的棋局。”秦晔轻叹,心中既有对对手的同情,也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而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够在绝境中寻得生机,逆风翻盘。在那混沌初开的乱世棋盘上,袁术,这位自诩为龙傲天般的枭雄,其败局之根本,并非仅仅是智谋之士的匮乏,而是他那如烈日般灼人、不容沙粒的狂傲之心。试想,若袁术能稍加谦逊,何至于让麾下人才凋零至斯?毕竟,真正的强者,是在谦逊中汲取智慧,而非在孤傲中自我毁灭。
袁术,非但不是愚钝之辈,其心智之深邃,足以让袁氏家族在袁绍与他之间犹豫不决,那场兄弟间的权力游戏,便是对他能力的一种隐晦证明。然而,他的心病,在于那份深入骨髓的嫉妒与狂妄,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只将眼光局限于自家一亩三分地。正是这份傲慢,让无数才华横溢之士望而却步,留下的,不过是些依附于家世光辉下的庸碌之辈,如阎象、袁胤、纪灵之辈,虽称得上一流,却也难掩整体之衰颓。
强者勇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