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双腿上,手心朝上,双目微闭。
李东来被这气氛惊住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古法茗茶?
不知道过了多久,杨厂长睁开眼睛,神情有些茫然。
“下面该怎么做,我忘记了....”
李东来:......
李东来端起搪瓷缸子,咕嘟喝了一大口,擦了擦嘴角的茶渍:“当然是直接喝下了!”
“.....有道理。”杨厂长尴尬的笑笑:“我前阵子偶然间得到了一套茶具和一套茶谱,本来想着学习一二,修身养性的,看来心还是不净啊。”
说着,他端起搪瓷缸子,牛饮了一口。
“啧啧,还是这样舒服。”
李东来如有所思的看着他:“厂长,伱今年才刚刚五十岁,正值年轻力壮,怎么能学那些老头子?”
听到这话,杨厂长顿时来了精神:“那是,自从刘副厂长被抓起来后,我就感觉到有用不完的劲头。说起来,我还要多谢谢你。你放心,以后在轧钢厂里,我就是一面盾牌。”
“这盾牌有多硬?”
“那要看使盾牌的人有多硬!”
李东来深深的看了杨厂长一眼,笑道:“说来也巧,我正好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我就知道你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杨厂长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茶,“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咱们之间用不着绕弯子。”
李东来会意的点点头:“我记得咱们轧钢厂下面有一个专门生产调料品的三线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轧钢厂是国营大厂,工人足有两万多人,再加上工人的家属,至少有五万人。
五万人的工厂,比得上一个小型城镇。
所以,各种设施齐全,像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电影院之类的自不必说,在轧钢厂的外围,还建了不少附属工厂。
调料厂就是其中之一。
生产出来的调料,除了上缴给部委,统一调度外。剩下的一部分,作为福利发放给工人们。
在早些年,工人们不需要买调料。
只是这些年,由于物质匮乏,缺少原材料,调料厂已经处于停产的状态。
这年代,工厂停产,工人照常领取工资。
如果是正规的工厂也就罢了,工人的工资大部分由部委负责解决。
可是。
调料厂是三线厂。
简单来说,就是轧钢厂的私厂,工人的工资自然得轧钢厂帮忙解决。
一百多号工人,就算是按照最低工资发放,每个月的工资就得一千多块。
就算轧钢厂现在有了扶贫车间这个现金奶牛,也有点吃不消。
为了这件事,杨厂长没少头疼。
见李东来提起调料厂,杨厂长猛然瞪大眼:“你是不是又研究出什么新玩意了?”
李东来道:“确实鼓捣出了两样东西,不过那东西只能在国外销售。”
...销往国外,杨厂长联想到即将在港城建立的海克斯科技,心中有些明白了。
“你想让调料厂生产哪些东西?”
“不仅仅是生产,调料厂还得归属到海克斯科技。”李东来把自己关于调料厂的设想讲了一遍。
杨厂长听完后,微微皱起了眉头:“东来,调料厂虽不是部委直属的,但也不是个人的,就这么转手,怕是不太合适,别的同志会产生诟病的。”
李东来解释:“又不是转手给私人,而是转手给海克斯科技。海克斯科技可是部委批准成立的。”
提到海克斯科技,杨厂长的眼睛亮了:“这倒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