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飞行和隐蔽突防的能力。
两者无论哪一个,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进行研发。
而现阶段,炎国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于是,漂亮国立刻在国际上发表声明,呼吁各国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炎国虽然有了蘑菇蛋,但他们没有投放的能力。
“即便他们有了弹药,也不过是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根本无法伤害到我们。”漂亮国的发言人自信满满地说道。
……
然而,在国际舆论一片喧嚣之时,远在炎国的李卫东却早已开始了另一项更加宏大的计划——制造炎国的第一颗卫星。
李卫东站在实验室的中央,目光在一张张图纸上来回巡视。
卫星的制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首先,卫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太空中的极端环境。太空中没有空气,温度极低,
且时刻受到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
卫星必须具备极强的抗辐射能力和耐温性,否则一旦进入太空,卫星的电子设备将很快失灵。
李卫东根据现有的材料科学研究,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铝合金作为卫星的外壳材料,这种材料既轻便又具备极高的强度和抗辐射能力,可以有效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
其次,卫星的能源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太空中,无法依赖地球上的能源供应。
因此,卫星必须具备自我供电的能力。
李卫东决定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卫星提供能源,这种电池板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供给卫星的各项设备运转。同
时,他还设计了一套备用电池系统,以确保卫星在进入阴影区时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最为关键的是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必须保持稳定的姿态,以确保其天线和仪器始终对准地球或其他目标。
李卫东决定采用微型喷气发动机作为姿态控制装置,这种发动机能够通过喷出少量的气体,精确调整卫星的姿态,确保其在轨道上的稳定性。
李卫东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逐步将这些设计变成现实。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技术人员们专注地进行着每一个细节的测试和调整。
李卫东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但他心中也充满了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星的雏形逐渐成型。
每一个部件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每一项设计都在不断地改进。李卫东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颗卫星不仅仅是一个科技产品,更是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是对那些质疑者最有力的回击。
卫星的制造进展顺利,但李卫东的心中依旧没有半点松懈。
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压力已经如山岳般压在他的肩头。每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而一旦失败,炎国的科技进步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缓缓推开,王明快步走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神色:“李主任,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已经完成初步测试,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李卫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但他很快收敛了情绪,沉声问道:“其他部分呢?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如何?”
王明立刻答道:“电池系统也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非常高,足以支撑卫星在轨道上的长期运行。”
李卫东点了点头,心中的石头稍稍落下了一些,但他仍然没有完全放松。他知道,卫星的发射成功与否,最终还要看火箭的表现。而火箭的研制,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就在王明离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