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
我们知道,明朝的白银流入主要开始于“隆庆开关”,当时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府财政,不得已而为之。其中白银流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日本:16世纪,日本银矿资源丰富,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日本,这些白银通过贸易流入明朝。
其二:美洲:当时的秘鲁、墨西哥、阿根廷等地发现了巨量的银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掠夺式开采,这些白银也通过贸易流向明朝。
那白银流入的数量呢?
据记载,明朝末期,白银的大量流入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17世纪的头30年,每年流入明朝的白银数量高达700万两左右,占到了全世界白银流入量的一半左右。
纵然大多数财富毫无疑问的集中到了少数官商手中,或被投资到土地、房地产上,或被窖藏。
但是大量白银的流入仍导致了物贵银贱的通货膨胀现象,并且使得明朝将货币控制权拱手让与他人。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明朝黄金与白银的比例为6:1,而欧洲的比例为20:1,这导致欧洲人在换取货物之余,还能换取不少黄金回去。而明朝的黄金白银汇率问题,使得其获得的白银价值不断贬值,加剧了国内的通胀。
(有没有觉得眼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在以另一种形式重演。就像现在的富人消耗了地球大约65%的资源,包括水资源。这一数据指出,全球大约3%的最富有人群消耗了大部分资源,而后呼吁剩下的97%的人节约资源。具体到水资源,普通家庭即使节省一年的用水量,也可能仅相当于一个高尔夫草坪的一次保养所需水量。这揭示了资源消耗和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心灵有个家jia曾说(3%的全球富人,消耗了65%的资源,却呼呼97%的人节约资源,节约一辈子的水,却没有他们保养一次高尔夫草坪的水多……
富贵不能同享,有些事却要平摊。
日常生活都支撑不了,平均工资里却有你我。
空调省不得开,却要承担全球变暖的责任。
洗菜都舍不得多过一遍水,全年省下来的水,没有给人洗一次澡给车洗一次澡的水多。
只能道个:天凉好个秋啊!…)
此外,明朝高度家族化、集权化的国度特点,使得皇族通过各种手段洗劫了大部分流入的白银。这些手段包括垄断盐引、结合军方洗钱、私铸铜钱等,进一步加剧了白银的集中。
所以,浅浅的说一下这个数据就是想说明,想要准确的表明白银的真实购买力无疑是困难的,既要考虑时期,个人以为还要考虑成色,地区等因素,所以只是一个大概值。
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是这种折中考虑,如红薯切成块,我记得书里就有这种方法,有实操经验的大佬可以说一下啊,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有冬天的保温什么的,古代的权贵人家夏天还可以吃冰激淋,我觉得窖藏个东西应该不是问题吧。
引用:古代中国关于吃冰淇淋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称为“酥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代的人们会食用一种名为“酥山”的高级冷冻奶制品。这种食品的制作方式通常由女性负责,她们会将酥油加热至融化状态,然后将其滴淋在盘子上,同时塑造出山峦的形状。最终,这座由酥油制成的小山会被放置于冰窖中冷藏,等待酥油冷凝后,就可以食用这种口感类似于今天冰淇淋的美食了。
此外,在中国古代,还有用牛奶和大米一起冻成冰的吃法等。在国外,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曾让病人服用伴着蜂蜜和果汁的冰雪等。这些记载表明古代虽缺乏现代制冷技术,但人们已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冷饮带来的清凉和乐趣。
好了,暂时就这么多吧。谢谢大家提出的问题。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