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被他的眼神刺激,怒道:“你没钱还跟人问地皮,我看你就是心思不纯。”
宋红军完全把她当神经病,理都不稀罕理她。
......
从镇上到村里的水泥路面宽敞平坦干净。
进了村也干干净净,不再像以前一样,下脚前得看看,免得一不小心就踩到屎。
远处的茶山层层叠叠,绿意盎然,春光无限好。
村民们在山间地头辛勤劳作。
村里实行合作社的方式,土地都做了规划。
哪片地种桑树、葡萄,哪座山种枇杷、甜橙、芒果,都是请农科站的专家亲自来指导,科学种植。
青山村山地多,无法实现大型机械化种植,种粮食永远脱不了贫,只能种其他经济作物。
进入新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
具体体现在吃穿住上。
品质好的水果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
丝绸制品,以及不打农药的绿茶和白茶,远销海内外。
不但家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一些人家还办起了农家乐。
收入高,年轻人都不愿意出去打工。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钱包鼓了,村民的戾气少了,小吵小闹在所难免,再也见不到为了争秧田水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惨况。
也不会因为丢失一只鸡,在村里破口大骂几天。
“真漂亮啊!我们多住一段时间吧。”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住多久都行,孩子们比我们还忙,咱们也不用急着回去。”
大丫住校,忙的时候周末不会回家来,朝朝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他跟韩小雅年纪轻轻就感受了一把留守老人的心酸。
乔伟笑着补充:“不过,你得做好破财的心理准备。”
青山村无疑是成功的,周边的村子纷纷向青山村取经。
奈何因为没有像乔伟这样的财神爷慷慨解囊。
没有钱不好办事,只能靠村民自己想办法。
经济压力大的村民不想浪费时间,纷纷来青山村打工。
村支书和村主任有心办实事也无能为力。
终究还是无法复制青山村的成功。
这次他回来,估计会有人来找他要资助。
钱再多,依然是一日三餐。
哪怕再活一次,账上有很多很多的钱,乔伟也不是个花天酒地,生活奢靡的人。
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从不乱用。
能帮家乡父老乡亲脱贫,也是做好事。
韩小雅和他默契十足,闻言莞尔:“钱赚来不就是用的嘛,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我又怎么会反对,你自己看着办就好。”
一栋栋精致的小别墅,为青山村又添了一抹亮色。
除了已经卖给别人的乔二叔和乔三叔家的楼房,村里后建的楼房都是城建局设计,不论盖了几层,都是统一的建筑风格。
乔伟找到自己的房子。
车可以直接停在别墅前的空地上。
院子里种了桂花树、石榴树、桔树和枣树,还有夜来香。
水泥地面上干净整洁,连片落叶都没有
打开门,窗明几净,纤尘不染。
由此能看出是有人经常打扫。
韩小雅:“有心了。”
乔伟点头:“确实。”
出钱帮村里并非要让谁感谢他。
每年寄给他的家乡特产,帮他建房,打扫庭院,还是很让他感动的。
乔伟刚把玻璃窗打开,就听到村支书的声音:“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