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新晋成员黄小牛(2 / 5)

抱怨家里的器具不够盛放粮食的一天。

郑丰谷点点头,说“还得找宝根打一个谷仓,不然这么些粮食晒干了都没地儿藏。”

分家的时候,这些细碎的东西分的也不多,总共才给了四张竹簟,三双箩筐和一根扁担,因为考虑到秋收时要用,郑丰谷赶紧请邻村的篾匠帮忙添置了好几张竹簟和箩筐,但仍是不大够用。

最重要的谷仓也是万万不能缺的,这就得去请木匠帮忙了。

这些事情,在分家前多是郑大福和孙氏在操心,分家后事事都要自己摆弄,就发现家里真是啥啥都缺,只造了新房子还远远不能过安生日子。

当然,房子是一个家里最重要的家伙什。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盘算了盘算,说说家里还要置办些啥东西,文彬还很是有模有样的拿出了纸笔将东西都一一列了下来,这写下来一看,顿时把爹娘给惊了一跳。

这满满当当的写了一张纸,都是家里缺了需要置办的?

刘氏不识字,就听着文彬在那儿捧着纸一个个的往下念,小的有碗筷,大的有锅灶,中间还有锄头钉耙等农具,连扁担都仅有一根得再添两根。

不过像是削根扁担支杆,打些篓子簸箕草垫这种简单的活计,郑丰谷都能自己上手。可像是编席子、筛子、笸箩、大篮子这种精细的活儿,就得去请篾匠师傅了。

又比如,郑丰谷能自己敲个小板凳出来,但大的谷仓、桌凳、水桶木盆就得去请木匠师傅,不然自己做出来的不像样儿。

刘氏听得头晕,“咋连灶头都得买啊?”

云萝就跟她说“镇上的那些小食贩每天来来回回的都拉着一口小炉灶,咱就买那种。”

“可咱也不需要每天来来回回的拉锅灶,那墙角不是已经打了两口灶了吗??”

云萝想了想,说道“我们既然要开个食肆,只一口两口锅灶怕是不够呢,那屋子小,再打灶头就挤不下了,还是买一两个小巧的炉子,专门用来温着热汤热粥,靠着墙摆放比灶头省地方。”

郑丰谷点点头,道“是这么个理儿,眼看着天就凉了,总不能开着铺子却让客人吃冷的,确实得多备上几个炉子,天冷了还能给屋里添些热气。”

说到天要冷了,云萝转头往郑小弟面前的纸上看了一眼,发现果然漏了很重要的几样东西,就说“天冷了,家里的被子都不够呢。”

分家出来,他们就只有自己屋里的两床厚被子和两张褥子,还是使用了多年,许多地方的棉花都板结成一块一块的,一点都不暖和了。

“还有每个人的棉衣棉裤都不能缺。”

刘氏嗔了她一眼,“你先前拿回家那么多料子,还不够给你们做上几身新衣裳的呀?”

“那买些新棉花,反正也要做几床新被褥,买棉胎的时候再多称几斤棉花就够了。”家里每人的袄子里塞的棉花也都很陈旧了,穿着硬邦邦的还不暖和,新衣服里面塞旧棉花什么的,想想就觉得对不起新衣服。

拉拉杂杂到后头,发现缺的东西真是越说越多,刘氏禁不住的有些头晕,忙挥挥手让大家都散了,还是赶紧各自回屋睡觉去吧!

次日早晨,将谷子挑到晒场去摊晒好,然后郑丰谷就去老屋那里借了牛车,带着云萝一起往镇上去了。

云萝看看牛车,又看看郑丰谷的脸色,有点好奇的问道“爹,奶奶就这么把牛车借给你了?”

郑丰谷晒然一笑,“不然还能咋地?”

“没骂你几句?”

郑丰谷顿时咳了一声,没什么底气的跟她说道“你奶奶就那么个性子,当几句又不会少一块肉,听着就是了。”

老娘骂亲儿子,云萝也不能说啥呀。

她跳过这个话题不再说,看着前面慢悠悠拉着车的老牛,说“爹,我们也买一头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