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拉响,好戏连场,大红的灯笼在戏台子上高高挂起,虽不如白天时清晰明亮,却也清楚的映照出下方戏子的轮番登场。
用了晚饭后,村民们都来不得把家里好好收拾一下,都是随便一划拉就急急忙忙的又聚到了村口,有的还把家里的长凳也一块儿扛了出来,待会儿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安安眈眈的看戏。
从酉时到戌,一个多时辰,所有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直至散场仍意犹未尽。
连续三天,每天两场戏,一场在下午,一场在晚上,村民们都看得十分过瘾,不仅只是白水村的人,还有附近的其他村民,听说白水村在做戏,也逮着空的不行十来里路过来围观,回程的路上竟也十分热闹。
三天后,好戏落幕,戏班子离开了白水村,村里各家招待了几天的亲戚也纷纷告辞离去,村子恢复了平静,只是在村头村尾的总还是有人不时的聚在一起对着过去三天的好戏津津乐道,甚至还有人捏着嗓子的吊上几句。
这是热闹过后的余烬。
郑玉荷一家五口到村里来吃席,吃席之后陈大就先回镇上去了,但郑玉荷却带着她的三个孩子留在了村里,一直到三天后戏文落幕,她若回去,还能赶上今年端午大集的尾巴。
村里热闹,这两天镇上也热闹得很,正逢端午佳节来临,每年的几个大集镇上都是熙熙攘攘人挤人,陈家的胭脂铺也是最忙碌的时候,今年郑玉荷带着三个孩子都在村里,铺子里的人怕是更要忙得脚不沾地了。
可是郑玉荷并没有在戏文落幕,初六的那天赶回镇上去。
她一大早就带着三个孩子到了郑丰谷家,还正好赶上了家里正在吃早饭。
“二哥二嫂,们这是正吃着呢?”她笑意盈盈的进门,吊着嗓子似乎由内而外的洋溢着欢喜。
客人上门,不管带着什么心思都不能置之不理,刘氏和云萱站了起来给他们搬凳子,郑丰谷也招呼了一声,“们吃了没?要不一起再吃点?”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郑玉荷还真不客气的拉着儿女在饭桌前坐了下来,又说着,“这是们的亲娘舅家,再亲也没有了的,不用那些客套,但以后也不能忘了要孝顺舅舅舅母。”
三个孩子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不知是真心还是被事先教导,都乖乖的喊了“舅舅、舅母”,又与表姐表妹表弟们相互招呼。
郑丰谷默默的看了大妹一眼,刘氏转身出门到灶房里去给他们拿来了碗筷,说道“家里也没准备多好的东西,大妹和外甥外甥女们将就着吃一点。”
“二嫂客气了,这又是粥又是面的,还有卤肉小菜,哪里将就了?”说着从大盆里舀了粥,捞了面给她自己和三个孩子,抬头就看向对面的云萝,“不过我听说大户人家的膳食可讲究了,一桌子好几十样想吃啥就吃啥,眼前桌上的这几样倒是委屈了小萝。”
郑嘟嘟顿时就不高兴的嘟起了嘴,筷子划拉着碗里的面条,连肉都感觉吃不香了。
云萝头也不抬,将碗里的粥喝下,伸手又捞了一碗面,还往郑嘟嘟的碗里添了一块鸡蛋,慢条斯理的说道“快吃,碗里的面怎么越吃越多?”
郑嘟嘟被拉回了注意,不服气的说道“哪有?明明少了一半了!”
文彬伸出筷子到他碗里给面条翻了两个面,半碗面条顿时就胀成了大半碗。
此地这种用米磨成粉做出的面条特别会胀水,汤汤水水的一碗若是吃得慢一些,碗里的汤水很快就会被面条吸收,然后膨胀出满满当当的一大碗。
所以如果吃得太慢,一碗面越吃越多还真不是什么稀奇事。
郑嘟嘟看着自己碗里突然满起来的面条,斜着眼分外幽怨的瞥了兄长一眼。
哥哥什么的真是太讨厌了,一点都不讨人喜欢!
兄弟俩日常相互嫌弃,云萝也只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