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陆自明还书(2 / 4)

在斗争中取胜,手段不重要,达成目的才重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结果导向。中国的先贤们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我国自古以来的权力斗争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还要频繁、还要复杂、还要阴暗。但都不肯说得那么穿,说得那么透,讲究春秋笔法,含蓄婉转。这方面还是西方人直击要害,直击本质。”

陆自明仔细地聆听,频频点头,深受教益。心想:刘总真是高屋建瓴啊,简单的一席话,说的实在是太深刻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马基雅维利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目的高于手段,伦理道德仅是手段,对自己有利时可以遵守;对自己不利时,毫不犹豫地抛弃。待刘积仁讲完,陆自明应道:“嗯,是的,刘总,我过去读《论语》,感到确实是这么回事。仁,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核心;礼,是最高行为规范。说来说去,还是强调自身修养,对斗争避而不谈。”

刘积仁微微颔首,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书是要积累文化。什么叫文化?有了文,还要化。以文化人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自明把这些话一字一句在头脑中像针尖划蜡纸般地刻印下来,刘总的话思想深刻,意涵丰富,随便几句话就够自己消化许久。因此格外用心地记住每句话每个字。

刘积仁谈兴甚浓,一边抽烟喝茶,一边随意闲谈。又跟他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主要是想通过他了解集团基层的人事和工作情况。谈的很轻松,也很自然。陆自明从内心已经视刘积仁为自己的政治导师,渴望与他建立起一种良师关系。觉得在他面前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交流过程中,有好几次,陆自明都觉得有恰好的时机,想趁机问一问组织上对自己的想法和下步岗位安排,但是斟酌之后,始终没有说出口。

刘积仁问道:“大家对这次集团中层干部调整以及竞争上岗的方案有什么反响吗?”

陆自明稍加思索,答道:“中层正职岗位的调整,大家都认为是情理之中的。让一些老同志退下来或是轮岗,把一批中青年干部用起来,符合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导向。这个您在去年半年度大会的时候就说过的,大家普遍认为是好的。而且这一批干部的能力和口碑都比较好,也能服众,没听到什么杂音。中层副职竞争上岗,也是集团历史上第一次搞,给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机会,大家也是比较赞同的。”

“嗯。去年半年度会议上我就讲过,要给肯干事的干部以机会,给能干事的干部以舞台,给干成事的干部以荣誉。时代在前进,集团要改革发展,以往靠老资格、凭老经验混日子,尸位素餐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给年轻人机会,没有新鲜血液,我们的事业就会死气沉沉,还谈什么改革,谈什么发展?但是有作为才有地位,年轻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中发光发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刘积仁说道。

陆自明体会这番话像是泛泛而谈,又似乎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差点又想脱口而出问对自己的安排。毕竟目前的处境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个建筑工程的科班生,放到物业条线上做点维修工程的造价决算工作,总是有点大材小用。话要到嘴边还是忍住了。只是答道:“是的,刘总,我知道的。”

刘积仁对他欲言又止的状态洞若观火。他很清楚陆自明热切的心,也清楚他想问什么。自己也是这么年轻过来,心思有什么难猜的?但是有的话不好讲得那么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看看表,已经过了四点钟,想想今天到此为止了。最后温言说道:“小陆,你不要急,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北宋的神照本如禅师,有一首偈子‘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你好好体会一下。今天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