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回家的日子(2 / 3)

“娘啊!我回来了!”楚孝文是进门就喊,一边把行李放下,一边来到母亲面前,先把自己这些日子出苦力赚到的三十块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然后就去了自己屋里。把行李放好,在院子里洗把脸,从新回到母亲的屋里,陪着母亲说些话,然后就开始喝汤了!

孝文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二弟忠文、三弟义文都不上学了,两人死活不愿意去上学,大队小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来家里好几趟坐工作,劝说他们重新背上书包回学校念书,两人都是躲出去,不敢回家吃饭,也绝不回去念书。家里没有办法,只好让忠文跟着大队里的赤脚医生楚嘉正学习打针、配药服务乡邻;老三义文就直接住进生产队的牲口屋里,去生产队义务照顾几头牛;大妹孝荷是一天儿也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跟着老母亲在家学纺棉、织布、纳鞋底、做鞋等等家务;现在也只有小妹孝莲还在村小学念书。

回到村里这几天,孝文也没有什么事情,在家帮着做些家务。每天早上清扫一下院子,给锅屋里的水缸挑满水,便去生产队里转一圈,偶尔也会去村小学和几位大队民办教师下下棋,去学校里看看报纸,关心一下国家大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去的最多的地方,当然是二别家里。二别还有几天就要娶媳妇了,队里的一群年轻伙伴帮着收拾新房,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帮忙在墙上贴一些年画。楚孝文就帮着写喜联写请帖等一些写写画画的体面活。

二别家和孝文家也是本家,我们这里俗称“近门子”二别家是老二,他的大名叫嘉怀,和孝文是一辈的兄弟。孝文也是“嘉”字辈,但没有按照家谱上面的辈分起名。孝文家是楚营大队最穷的人家吧,往上数是八代赤贫,孝文的爷爷是个要饭的,在一个腊月的黑夜,就上吊自杀了。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

孝文的父亲楚成君也是亲兄弟三人,楚成君也是老大,因为在村里没有地更也没有房子,实在活不下去,就来到洪州市里讨生活,慢慢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了革命。和房鸿勋、王西元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入了党,利用在越河岸边的集贸市场,摆摊算卦给组织传递情报。然后楚成君就接受组织委派回到祥城,在县城和乡村积极宣传革命,并建立了祥城县城北第一个党支部。

解放后,楚成君一直在祥城、洪州周边的乡镇基层工作,由于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只是在参加革命后通过自学、翻看字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一直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提拔重用,也不想离开家乡故土。那个时候的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强度很大,不管是乡镇开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还是到农村田间地头支援老百姓“三夏”、“三秋”生产,还是挖沟建渠兴建农田水利建设,楚成君都是走在前头,无愧一个老革命、老党员的称号。

年轻时家里穷,营养跟不上,现在参加工作了,生活条件是好了,但基层工作强度大,累坏了身体,楚成君在七十年代初,就因身患肝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的离开了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孝文那年刚刚考上祥城一中。

祥城县革委会、洪州地区行署为楚成君这位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服务;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楚成君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本地的、外乡的来了好多人送行;有大队干部、也有许多普通农民、还有生前同事、战友;本县的,上面的来了好多领导干部参加追悼会,骑车来的,乘坐小车来的;一时间,楚营来了好多新面孔,穿军装的、穿制服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楚营大队部、党支部挤满了领导干部;孝文的家门口摆满了花圈;停满了大车小车............

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下个世纪初,楚营村上了年纪的村民还在为这场声势浩大的葬礼津津乐道。

楚孝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