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根据昨晚开会振田队长和常福哥的讲话内容,好好整理出两篇通讯稿来。
等到早上伙房开饭的时候,《楚营大队农业学大寨工作纪实》和《安全大于天》两篇广播通讯稿就写完了。孝文把稿子读给振田听,振田很满意,就让孝文送到红旗河开挖建设指挥部的广播室,又誊写一份,送到黄垓公社广播站。
傍晚的时候,在工地的大喇叭就响起楚营大队的两篇通讯稿。
接下来的日子里,孝文就在大队指挥部里外忙活着,打扫卫生,接收一下县上,公社下发的一些文件;然后到工地上转转,看看,写一些工地新闻通讯稿送给红旗河开挖建设指挥部的广播室,和黄垓公社广播站。就连二别刚刚娶了媳妇就匆匆来到挖河工地参加劳动的事迹,让孝文进行了艺术加工。顿时,楚嘉怀这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舍小家顾大家的光辉形象,随着大喇叭的声音,传遍了红旗河两岸开挖建设工地。好多年以后,楚营村楚嘉怀娶了媳妇一个多月都不知道媳妇长啥样,伴着鲁西南地区特有的婚俗习惯,如同一个夸张的民间传说,通过十几万挖河工地劳力在鲁西南大地广为流传。
有一天上午,楚孝文一个人在大队指挥部写一篇通讯报道。就听见外面工地上一阵吵闹声,依稀听见有人喊“打起来了”!孝文匆忙放下手中的一切,来到工地现场。只见楚营大队第六生产队的工地上,六队的全体社员和邻村杨屯大队的几十名社员围在一起,双方都手持铁锨对峙在一起,双方的人还不停地怒骂着。两边还有许多不明所以的社员拿着铁锨不断聚拢过来,眼看就要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这个时间振田队长不在工地,孝文看了看身边,也没有看见大队的干部,就没有丝毫犹豫,挤进人群,挤到人群中间,大声问道:“怎么回事?你们想干什么?”
“你看看这里!”这时楚营大队的一个青年看见孝文进来,就冲他一指挖河工地,大声喊到。
孝文往河道一看,双方的工地上,经过几天的开挖,河道已经挖深了一米左右,但两个大队工地中间,留着一个手掌一般宽的“夹皮墙”。孝文大体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随手从那个回答自己问话的人手中夺过来一把铁锨,猛力向那道窄窄的“夹皮墙”铲去,那土就落进楚营大队六队的工地里面,孝文还在不停地向前铲,所有的土全都落在了六队的工地。就这点土,还不够一地排车,累不着。六队的劳力们,都知道孝文现在是振田队长身边的红人,看见孝文把土铲进自己这边的工地,也没有人敢反抗。这个时候,杨屯大队也走过来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也拿着铁锨,把土铲向杨屯的工地里面,双方也就基本平息了怒火和不满。
“大家继续干活吧!都回去干活吧,快都回自己的工地干活去!”孝文对着楚营大队的人喊道。众人看着孝文的动作,都没有反抗什么,就默默转身离开了!另一边,杨屯大队的社员,也在那位年长人员的劝说下逐渐离开了,返回自己的工地。
那个年长者走在最后,来到楚孝文的身边,笑呵呵地问:“你就是楚营大队的楚孝文?”
“大叔,是的,我就是楚孝文,今天的事情不好意思了!”孝文忙着回答。
那人朝孝文竖了一个大拇指,说道,“小伙子,不错!”然后就走了。
事情的原委经过是这样的。
六队是楚营村南面的,和孝文家离的远,平时来往也不多。但六队是振田队长的那个生产队,这次来挖河的好多都是振田的本家子侄。因为振田是大队长,是村里的“二把手”(还有一个大队支部书记)还是大队挖河工地现场总指挥。六队的人说话办事态度就嚣张一些,特别是振田的本家“近门子”更是桀骜不驯。他们先一步来到工地,开工的时候,就沿着事先画好的白线开挖。
等到杨屯的社员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