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孝荷(2 / 3)

也会让自己母女生活更好一些。祥城的县城在八十年代并不大,南北三条大街,东西也就三条大街的样子,主要就是西关、北关、东关和南关,再往外就是周边的大队了!都属于城关镇,四关都有农贸市场,被称为“集”或者说是集贸市场,从凌晨开始,到上午十一点左右结束,还有“会”逢二、七就是“会”从上午七?八点钟开始,到下午傍晚结束。孝荷就打算做一下手工艺品到会上出售,自己有技术,可以利用平常带孩子的间隙空闲时间自己加工制作,然后到“会”上出售。几天的时间加工出来,然后就去会上售卖,也很方便。

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女,各个都心灵手巧,孝荷也是的,自小就跟着母亲纺线织布,绣花,做鞋,女孩子的手工活儿,自小就会;到了县城的水产公司,那也是商业大集体的职工,对于商业营销也很熟悉。孝荷的计划很好,在集贸市场选一个好些的位置,把自己手里的手工艺品售卖出去,接下来的几天,再继续加工制作,等到下一个“会”到来了,继续售卖,如此反复下去,自己说不定收入还不错,很快就可以成为“万元户”也不一定,起码与在单位上班要自由啊!更不会太累,毕竟还要照顾女儿。

继续阅读

这天是农历初七,是县城的“会”,孝荷上午就出门,来到一个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把早就准备好破旧床单铺在地上,上面摆上绣花的鞋垫,鲁锦床单、鲁锦枕套,小孩子的衣服,手工做的小鞋子、荷包、套袖等等,摆满了两个平方的床单,全是手工艺品,很是好看,顿时就吸引了许多行人驻步观赏。

看的人很多,并不代表生意好,因为购买的并不多,大家就是觉得好看,好玩而已,并没多少人真正购买。大概十点左右,孝荷就看到街上一阵慌乱,有好多生意不好的就直接收摊走人了。原来是工商管理的人和市场管理人员来收费了。

“二十块”两个佩戴红袖章的中年人和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孝荷的摊位前。孝荷脑袋就是一个发蒙,摆摊怎么还收费,以前在水产公司的时候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孝荷可以确认。

“我是第一次,还没有开张,下午行不行,下午吧!我下午一定缴。”孝荷祈求地说,希望能通融一下。

“不行,从来就是上午缴费,下午你收摊走了我到哪里去找你?”那几个人根本就不同意。

“可我还没有开张,并没有卖出去什么,”孝荷继续分辨着。

“那我们不管,只要你在这里摆摊,就要收费,还要先缴费”

“能不能先少交点啊!”孝荷上午就卖掉两双鞋垫,也就是五块钱。

“少缴?不行,你也不四下看看,这可是最好的位置,周围谁比你的摊位大?谁的摊位前有你人多?”那些人显然生气了。

但孝荷也不愿意缴费,二十块,自己才卖了五块钱,就要缴二十块,孝荷确实很心痛。“我的侄子也是你们工商的,他叫薛建勋,就是我孩子的堂哥,我大伯哥家的孩子。”孝荷也想拉拉关系,就说了薛建勋的名字,觉得都是工商管理人员,会有面子。

听见孝荷说认识工商管理的人,那两个佩戴红袖章的人显然一愣,就转头看向穿制服的。

“薛建勋是吧!他是工商管理的人,但就因为你认识工商的人,更应该带头交钱。薛建勋是刚来的小年轻,在下面乡镇趴着呢,他的面子不好使。”王有为对刚来工商的薛建勋根本就不感冒。

“赶快缴费,也别墨迹了,大家都很忙”那几个人都很不耐烦。

“可我今天真没有钱,我走,我现在走还不行吗!”孝荷见形势不好,干脆就回家得了。

“走?你想得美,赶快交钱,不然就把你带回工商所里去!”

“我走,我马上走。”孝荷一边说,一边弯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