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谧(第二节)(2 / 3)

就好了,我回忆一下,好像是有饮料的,就在冰箱的下一层——既然想要清理冰箱,那么这些饮料快过期的也就都喝掉吧,反正一个人,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

搬着椅子坐在小船的甲板上面,眼前是小桌子,桌上摆着小煤气炉子加热着的锅,旁边摆着的鸡尾酒饮料打开了一罐……这样的生活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很令人向往,自己捕上来的新鲜鱼肉和自己做的菜,顺便还喝着自己喜欢的饮料……没有人来打扰,能和外界交流的很通畅,船上也有自己的淡水和燃油,偶尔回陆地上面采购一下……【注曰:此处依旧一语成谶,纵使心有他物,仍旧走向此路?】

只能说渐渐爱上这样的情况了,要是能有自己的朋友和妹妹陪着自己在这里生活,那将会更好——哈哈,我这个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自私了?一个人喜欢待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享受人生就算了呗,怎么还要捎上自己妹妹和其他人呢?每每总有一天也是要嫁出去,离开我而生活的,不是吗?要是什么事情都放不下,又怎么能继续好好生活呢?

继续阅读!

对啊,要是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与自己渐行渐远都不能慢慢接受的话,那真的就只能生活在悲伤之中了……

姐妹就算再好,不也总有分离的一天吗?我要看开,就像是妹妹曾跟我说的那样……

一切都会结束的,但是也包括那样的情感吗?

我想的多了,这一锅鱼可是我一个人吃不完的,想这么多肯定更吃不完了——赶紧吃饭吧,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了。

航行好要好久,既然这样就把这些剩下的留好,等着过会到了午饭点的时候再加上一些水和新菜,重新煮一煮。

其实还是很喜欢这里的,尤其是看到了海上的小岛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东北作家端木树人的一首并没有照着韵书去写的《定风波》,据说是当时他在海上游玩的时候迷了路,遇上了一座小岛上面的渔民,渔民带着他和他妻子一起去了岛上住了一晚,而这就是他后来决定隐居家乡不再出门的诱因之一——每每看见海上的小岛,就能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情愫……那种情愫真的是让人感到向往,尤其是经历了一整天的累死累活的工作……

那首《定风波》是这样写的:

定风波·岛中

共和国六十三年八月十六,渤海湾中泛舟,失所循,忽逢海中岛民。欣喜,是夜随其归岛,揽此地,心生归隐之意,故数年后果废业归乡。电停,屋中无灯火,电炉亦熄,同行皆狼狈,余与爱妻独不觉。今岁思之,故作。

莫听波涛灌愁声,何妨逐流且随行?小楫白帆甚逍遥,谁晓,一缕薄舟似今生。今朝无关生碎梦,夜冷。洋中行迹正相迎。回首天明路已晴,归去,惟余难忘隔世情。

当时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岛,能让这些人爱得想要住在那里呢?后来再出来抓实验材料的时候,就专门留心看了看小岛,发现这些人虽然平时生活很辛苦,但是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那种澄澈的笑容,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那时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就只是一碗再简单不过的米饭,一锅再朴素不过的炖杂鱼,一小盅再平凡不过的白酒,就能催生出这么样澄澈的、发自真心的笑容。

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心里装的事情很少,追求的东西也很少,心是朴素的,安于这样的生活,只要有了收获就会快乐。

这并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随遇而安,这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不需要什么大作为,更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我们从一开始,就只需要这些,只不过无休止的欲望慢慢吞噬了原本朴素且真挚的情感,并悄悄地取而代之……

(作者:我现在有理由去怀疑,我写的并不是小说,而是散文集。我横竖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