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沉吟一下,给永华吃了一颗定心丸,“公主可以宽心,在未来这段时间内,大明不会答应倭国的要求!”
永华虽然不解为什么晋王突然这么随和。
但只要有时间就是好事!
只要有时间,说不定能够打通大明君臣的关系。
永华心里松了口气,不在此时此刻签订这个合约,那么她就没了被人千夫所指跟唾骂的危险。
……
“王爷,近来坊间所传可曾听闻?”永华轻捻茶盏,声音少了几分严肃,多了些女儿家的轻灵。
她提起的便是这些时日一直以来在中原等地闹得沸沸扬扬的孔府流放一事。
虽然朝廷没有明面上说出流放这样的字眼
但是在学子眼里,这跟流放没什么区别。
甚至喊出了‘君主不理朝事,藩王僭越理政’的口号,目的自然是直指朱棡!
眼下就要看朝廷如何平息士子的情绪,以及在如何处置晋王这个问题上面下功夫!
顺从士子们的情绪,便是朝廷退步将孔府主脉留在大明,继续尊为‘衍圣公’,其次要么是晋王从此不理政务,亦或者是即刻就藩。
这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公主怎么看待此事?”
朱棡笑问道。
永华放下茶盏,微微轻叹一声,清幽的嗓音缓缓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圣人所说,可后世人尽皆已经忘记!他们因圣人学问而地位尊崇,如今所不肯低头的,也只是自己高贵的头颅。”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师者的地位在古代就跟祖宗一样,你祖宗被世人所敬仰,你也因为祖宗的地位而身份水涨船高,受世人尊敬,别人都会尊称一声‘圣人门生’。
可要是圣人地位不在呢?
诚然,朝廷没有明确表示要罢黜衍圣公的爵位,可说到底这件事侮辱性极大。
圣学门生大多都是些死脑筋,从小研读,早已将那些文字和理解灌注到了自己的血液里,所承认的道理,也只是自己愿意去相信的那些道理。
永华的话是在暗嘲那些人的虚伪,他们要的不过是自己的高贵。
朱棡哑然,没想到永华的话一针见血。
“只是……。”永华看向朱棡,道:“虽是如此,但眼下大明依旧是以‘儒圣’为尊,以儒家治国,若是朝廷执意要对孔府动手,怕是在未来上影响深远。”
“公主……,目光长远。”
朱棡轻笑道。
永华浅浅一笑,随后轻声道:“不过是一些妇人之见,上不得台面。”
“此言差矣。”朱棡摇头:“男子女子皆是人,既然是人,便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何事为善,何事为恶,男子亦有目光短浅之辈,女子也有如公主这般目光高远之人。”
“若是一昧推崇男子,则女子之委屈无人可说。”
朱棡长叹:“朱程之学受人追捧,可在本王看来却是累赘!世间学子研习朱程,只知可升官发财,却不知何为对错。”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程理学,在后世人看来褒贬有加。
但朱棡却觉得后世人的理想偏颇极大。
只能说,朱程将这问学问,搞得过的高深莫测了。
永华有些惊叹于朱棡的话,不解朱棡为什么如此抨击朱程,需知,朱程理学是这些年来主流的学问派系,不光大明,就连倭国、高丽都有引入。
可如今……,晋王这番话却让永华有些不解了。
“公主觉得不可思议?”
永华轻笑:“只是惊讶。”
朱棡向永华讲了一个自己和吴伯宗之间的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