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的地形就像是一个葫芦,底部宽阔,敌人可以在那里自由部署炮兵,从四面八方对我们形成夹击。但一旦我们退到葫芦的中部,嘿嘿,敌人的炮兵可就施展不开了。他们的炮火会受到两侧大山的限制,威力大打折扣。”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恍然大悟,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原来,这二道防御阵地虽然狭窄,最宽处不过百米,但两侧却是直插云霄的峭壁,如同天然的屏障,将敌人的炮火拒之门外。除了通过正面的通道口进行有限的炮击外,敌人几乎无计可施。
而炮兵的榴弹虽然以曲射弹道着称,不受地形限制,但在这狭窄的山谷中,却也只能望山兴叹。毕竟,在这百米宽的阵地上,每一发炮弹的落点都需要精打细算,稍有偏差就可能打在山壁上,成为敌人的笑柄。
至此,众人心中终于有了底,对李云龙的决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场看似撤退的战役,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防御反击战,让人不得不感叹李云龙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在那崇山峻岭之间,一门大炮昂首挺胸,企图以超视距的威能震撼天地,却无奈被峥嵘的山体所羁绊,炮弹轰鸣,只落得在山巅炸开一片绚烂的火花,如同英雄壮志未酬,徒留遗憾。
而在这险峻的山峰之巅,隐藏着另一个智慧的光芒——利用地势之利,部署精锐,他们如同山巅的鹰隼,俯瞰着脚下的战场,每一声枪响,都是对侵略者无情的嘲讽与打击。这,便是李云龙精心布下的第一道防线之外的另一番天地。
李云龙,这位战场上的智者,他的心中藏着一盘大局棋。他故意让第一道防线显得宽广而薄弱,诱使敌人采用“添油战术”,一步步踏入他设下的陷阱。试想,若是一个连的阵地,敌人通常会派遣一个中队试探,但当他们踏入这片死亡之地,迎接他们的将是炮火与机枪交织的死亡之网,敌人就像是被缓缓割开的血管,鲜血一点一滴地流逝,为后方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世事无常,敌人竟摒弃常规,一次性派出了一个步兵大队,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这股力量,虽猛烈异常,却也如同飞蛾扑火,在那短短几百米的冲锋路上,铺满了亡魂。若换作李云龙,他或许会摇头苦笑,这样的蛮干,实非智者所为。
此刻,他的目光已越过第一道防线,聚焦于那百米之长的二道防线。在那里,两挺重机枪如同死神的双眼,交叉扫射,任何敢于靠近的敌人,都将化为尘埃。若敌人再次以大队人马冲锋,对李云龙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白送的战功,让他在梦中都能笑出声。
赵刚,这位同样身经百战的将领,望着李云龙的布局,心中不禁生出敬佩之情。他虚心求教:“何时让三营撤退?”李云龙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即刻!通知三营长,速度决定生死,慢了便是炮火下的亡魂!”
同时,他迅速调动阵地后方的九连、十连,如猎豹般悄无声息地撤回二道防线之后。而九连的一个排,则如同猎豹的利爪,悄无声息地接管了二道防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李云龙以守为攻,让敌人每一步都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他自己,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悄然编织着胜利的网。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黎明,李云龙的决策仿佛被命运的丝线精准牵引,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预见力。正当三营长指挥着八连的勇士们,如同敏捷的猎豹,在敌火的缝隙中悄然撤退,仅仅留下了十分钟的热土余温,一场更为汹涌的风暴便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多小时的沉寂之后,日军仿佛被无形的力量驱使,再次张开了它们贪婪的獠牙。炮弹不再是天空中偶尔划过的流星,而是化作了密不透风的冰雹,无情地轰击着曾经的防御阵地,每一声巨响都像是大地在颤抖着哀嚎。紧接着,是如同潮水般汹涌的步兵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