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宋的阅兵式(3 / 4)

那艺术效果,那是杠杠的。

只不过老张觉得这样的节目更适合上春晚而不是阅兵式。

可能是因为文人风流不羁,节目的编排有些散漫,偏于娱乐性而缺乏“感染力”,配乐也是娘娘唧唧的,不够振奋人心。

也能理解,毕竟北宋这个时期的文人,都缺乏点儿尿性,说文雅点,就是“志在苟安”,像种世衡、范仲淹、狄青等等这样有刚性的人少。

唐代秦王破阵曲都被晏殊“掰弯”了写儿女情长的“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之语。

也能理解哈,毕竟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才是个9岁小孩儿,距离岳飞出生近60年,辛弃疾出生近百年。

故而原先大宋在阅兵式上用的BGM,都是唐代教坊的曲子,艺术成就非常高,非常具有高级趣味。上演的杂剧娱乐性也很强,很多都是没有什么内涵的段子,纯逗乐子。

可谓是雅俗共赏,就是缺乏点严肃性。

今年都被宋仁宗换成了带有政治色彩的曲艺节目,可见宋仁宗对老张思想意图的领悟十分到位。

接下来上场的是一系列装神弄鬼的表演。老张对于封建迷信这边有涉猎,但不多,所以不知道这组表演单纯是“哗众取宠”,还是另有深意。

毕竟《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宁国府唱得戏就是“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这番描述,在十级红迷老张的眼里,跟眼前的表演非常对应。

只见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着青帖金花短后衣,跣足,携大铜锣,随身步舞而进退。

在大宋,这个表演叫“抱锣”。

但是在宁国府上演这些戏,就只图个热闹,不知大宋是否也是如此。

老张正陷入了胡思乱想之中,又被小公主奶声奶气地喊“脑耶”给惊醒。

“脑耶,介些银肿么也像福禄娃(葫芦娃)那样会喷火呐?小脑斧也要学。”

老张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婶儿的:你还嫌你课外班儿不够多啊。

嘴上却是笑呵呵地说:“乖孙儿,我们先看他们表演好不好?等他们表演完了,姥爷带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人怎么会喷火呢,你说好不好?”

“好。小脑斧系坠乖哒。”

小公主知道姥爷答应的事儿,通常都黄不了,所以她也兴致勃勃地看热闹。

老张刚开始以为小公主会害怕,毕竟小朋友都害怕什么鬼呀神呀的,张悦笙小时候那胆子就特别小。

有一次,老张趁张悦笙出去跟小朋友野,跟媳妇俩组局,跟侄子侄女外甥女偷偷在家看鬼片。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入迷了,不知不觉,天黑了,张悦笙回家了吃饭了。

张悦笙无意中看了一眼,当时就吓得“哇”地一声就哭了,一直嚷着害怕。

结果把她的姐姐们都闹腾害怕了,那天晚上,她姐夫们的福利可好了呢,媳妇儿一个劲儿往怀里钻。

所以老张一看青面獠牙的人上场,就下意识去捂小公主的眼睛,惹得小公主一个劲儿地扒拉他:“脑耶,你挡句窝呐,窝看不见鸟。”

小公主觉得有意思得很,看得可专注了呢,又贡献了不少表情包。

“抱锣”以后是“硬鬼”,就是面涂青碌,带面具金睛,饰以豹皮锦绣看带之类,或执刀斧,或执杵棒,作驱邪状。

在老张看来,非常像东北跳大神。

小公主又发现了“华点”:“脑耶,他们的衣服好系毛儿啊,窝也想要哇。”

在小公主的眼里,这套装束就跟她干妈的豹纹短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