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挑选了一些好的海货,给这些打桩师傅们分了,师傅们干劲也足了许多。
原本计划着三天搞完的事情,用了两天就已经结束了。
打桩的事情,原本彭光阳还想自己来,但看着师傅们的模样,也是暗暗说了几句:“还是得专业的。”
在打桩的时候,要把木桩子给砸到海水里面去。
不能偏,不能斜。
随后,还要用一个大铁锤,把这些木桩子给固定起来。
光是这铁锤拿起来,少说也要五六个人才能抬得起来,木桩子必须得稳固,不然的话,海浪一冲,海风一吹,就容易东倒西歪。
二十米的海域,木桩子要选三十米的,起码要搭进去五米的木桩子,才能算合格。
师傅们干劲十足,一边打桩子,一边喊着号子:
“一锤定音,稳扎稳打!”
“力拔山河,桩入地深!”
“精准定位,一锤到位!”
“齐心协力,木桩必立!”
这口号听得林秋生和彭光阳都是一愣一愣的。
把木桩子打好之后,就是把海带绳和海带苗准备好了,这海带苗是林秋生在城里买的,足足花了一万块钱。
这片海域的海水还算清澈,最是适合用来种海带苗。
连带着林美琳那丫头也跑过来帮忙了。
海带绳是两米长短的,把海带苗也跟着拿出来,用手指拉开绳子,然后把海带苗的梗朝着里面一放,拉紧就行了。
这倒是不难,但就是费手。
那些打木桩子的师傅,收了林秋生那么多海鱼,也是跟着留下来帮忙。
他们都是老师傅了,海带也是没少绑,都没用林秋生演示,就已经上手了,每根海带都绑的稳稳当当的。
绑好海带绳之后,海带绳也不能干,时不时地,要给海带浇海水,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海带苗的存活率。
挂海带苗也是个技术活,要用吊绳来调节水层。
这方面林秋生也不想假手他人,都是自己和林美琳一起干。
养殖海带,最重要的就是看水层了。
海带苗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
需要放到很深的海域里才行。
等养上一段时间,还需要把海带给往上拉一层,如果不拉的话,这些海带就会疯长,然后互相挡住互相的阳光。
林秋生把海带绳丢下去之后,还不忘看一看海域。
虽然是头一次养海带,但自己也算是做的有模有样的。
足足从早上干到了天黑,总算是把这些海带苗都给挂上了。
林秋生挨着结算了工钱,就连林美琳,都得了一张五块钱的票子,虽然手有些发软,但此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搞完这一切之后,林秋生还不忘在一根露出来的木桩子上挂了个牌子,写上“秋秋养殖基地”。
这“秋秋”这个名字,还是林美琳这丫头想的。
林秋生也懒得动脑子,索性就直接用了。
光是筹备养殖场的事情,林秋生和彭光阳都忙活了足足五六天,村子里的众人都知道,兄弟两人现在在搞养殖海带的事情,都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就连廖淑芬也有些担心,在林秋生来找彭光阳的时候,还不忘提醒:“小林,你一定要注意啊,这两年收成不好,好多人的养殖地都遭殃了。”
林秋生倒是不在意,他有海神珠在,怎么可能会出问题?
再说了。
海带苗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到最后,肯定是要养一些其他的海货的,什么沙丁鱼,大黄鱼,要是能在这里养出来,那不是就发大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