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高粱的事儿呢!价格可是比以前高了一大截儿!”于冰洋讲着自己县里的事情
“嗯,可是于县长你现在又不打算卖高粱了是吧?”郭德光插了一句话。
“郭老板不只是生意做得好,怎么还能给人看事情了?”康城丰开了句玩笑。
“生意人么,察言观色也是必不可少。于县长以前发愁高粱没销路,现在高粱的销路有了,可于县长脸上依然不高兴。所以我就想了,一个是价格不理想,还有就是不想把手里的高粱卖掉了呗。”郭德光的话很有道理。
“是啊,这一接触我才知道,那帮人这些年赚了我们多少黑心钱啊!这边低价收,那边儿再加价卖出去,吃亏的不只是我们种高粱的农民,就连酒厂也要受他们的欺负啊!”于冰洋感叹了几句。“那些酒厂的事儿我也鞭长莫及,通过这事儿吧,让我看到了酒厂利润相当诱人啊!”
“所以你就不舍得卖这些高粱,想让这些高粱变成成品酒,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了。”郭德光一语中的。
“是啊,谁不想多挣点儿钱呢,如果图强县建起了酿酒厂,当地就业问题还能缓解不少呢,再加上酒糟之类的副产品,也是个不小的收入啊!”于冰洋展望未来。
“行啊,如果你们都有这种共同发展的意愿,其他的事情由我在中间周旋。”康城丰见他们说得挺投机,也在旁边给这两个人加了一把火。
“说是这么说啊,说实话呢,我不看好在你们县里建酒厂的。”郭德光的话有些让两位政府官员意外了。
“郭大哥,我真没跟你开玩笑,你放心,只要你把图强县的经济给带动起来,优惠条件什么的,只要政策允许,我都会优先考虑给你。”康城丰认为在利益面前,郭德光不会拒绝。
“这些我都明白,我不想开酒厂有我个人的看法,你们先别急,先听一听我的想法行么?”郭德光看了看康城丰和于冰洋,“建酒厂不是不可行,其实康市长让我想办法卖粮食的时候,我就有了建个酿酒厂的打算。”
“那为什么郭哥又打消了在图强县建厂的想法呢?”康城丰在国外读的可是经济专业,他想知道郭德光这个商人的真实想法。
“因为那时候我想建厂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着替两位老弟解决燃眉之急而已!”
郭德光的话让于冰洋更迷惑了,他理解不了郭德光的思维。康城丰就不一样了,他很想知道郭德光的生意经。
“呵呵,两位老弟要是不嫌我唠叨,我就说说我对这件事儿的看法。
我现在就可以肯定地说,要是咱们图强县的酿酒厂成立的话,基本上挣不了多少钱,或许时间长了还会赔钱呢!”
“你的意思是产能过剩!”康城丰说。
“康老弟说得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一定不小,还有就是产品销售渠道这块儿。我也做了调查,我们省生产的酒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省内销售,能销售到省外甚至国外的可没几家。
我方才也说了,如果是想解燃眉之急的话,我们可以利用价格战,只要价格比别人的低,年之内应该还能撑得住。不过呢,等其他厂家意识到了之后,人家也拿价格跟我们竞争,就算我们能再坚持一阵子,,,可是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啊,赚不到钱的项目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郭德光的这番话让康城丰有些佩服了,康城丰觉得郭德光是个生意场上很有实战经验的人,自己也做过生意,可跟人家郭德光一比,显得还是欠了些火候。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书啊!”康城丰感慨了一句。
于冰洋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本来是满怀憧憬想过来和郭德光谈合作,没想到让这个生意人给自己泼了一盆凉水。
康城丰看出来郭德光留了一手,心想这胃口被吊得也差不多了,老狐狸该说出你的想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