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见人心。”
高顺神情一暗,劝道:“此等国之大事,尚书须缓缓图之,切不可思忧太多,俗话说忧则伤身,有些事切不可过多心忧,凡事尽力而为即可。”
郑泰叹息道:“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泰身为天子之臣,焉能不为君分忧?哪怕送掉吾之性命,亦在所不惜。”
高顺不由一阵感动,起身向郑泰一拜,道:“人间自有正道在,郑尚书为人清直,为众臣之楷模,吾等自当向尚书学习。只要有天子下诏,并州数万兵马,日夜枕戈,愿为天子效力。”
郑泰一喜:“威远乡侯,此话可当真?”
高顺道:“当真!”
郑泰看着窗外大雪纷飞,笑着道:“北国风光,千里雪飘,此来真是不虚一行。吾特地向御史台讨要此任务,一是想见见威远乡侯,二是想看看并州风光。今日来看,二者都不错。”
高顺闻之,与郑泰相视一笑。
郑泰道:“泰谢威远乡侯宴请!不过数日后,韩中丞到冀州上任,吾得去冀州为彼贺,故准备明日就走。”
高顺惊讶一声,道:“并冀二州为近邻,韩中丞上任,并州理应为之贺。如此,明日顺亦想随郑尚书一行,不知可否?”
郑泰笑道:“固所愿也!如此,吾一路亦不寂寞矣。”
出了馆驿,蒋奇悄然问道:“董卓居然敢暗害弘农王及妃后,如此欺凌朝廷,天下必有大变。吾还记得,当初雒阳之夜时,主公曾说,董卓虽然势大,然上欺朝廷,下凌群臣,无视天下各州。他日有人登高一呼,勤王大军一到,必不容于天下。主公今已坐拥并州一地,何不做此第一人,登高一呼?”
高顺摇了摇头,笑着道:“董卓坐拥司、凉二州,甲兵数十万,代天子发号施令,必须有数州之力方可与之对抗。而并州只是边境一小州,吾亦刚拜刺史,资历、人望都不足以做此第一人。再者,吾等之职,人皆以为来自董卓。若吾等率先发难,世人皆会言吾忘恩负义。为此,唯等事发,才可乘势而为。”
张辽疑惑不解:“既然如此,刚听郑尚书之言,由彼从中联络反董之事。然其仅一尚书而已,岂能做成此种大事?”
高顺点头道:“文远所言极是。郑泰性格清直,疾恶如仇,恐是被有心人挑拨利用而已,其后必有暗手推动,就不知是朝中重臣还是州郡,莫非是。。?其人,吾可能猜到几分,待后慢慢观察。”
说到这里,高顺对蒋奇、张辽道:“明日由徐公明率陷阵营将士五百,与吾、太史子义、秦宜禄一起去冀州一趟,义渠、文远,期间由汝二人共同负责处理并州政、军诸事,由文远暂代陷阵营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