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番这十余路英雄俱起兵响应,多者两三万,少者七八千,到时群雄毕集,少说可得二十万义兵!将此大军齐攻雒阳,董贼安不胆寒授首?”
郑泰、韩馥及冀州众人闻之,不由自主地跟着一一点头。
高顺笑道:“韩使君与诸位既有敢死之心,何惧之有?”
“这……”韩馥尴尬的笑了笑,低声道:“威远乡侯莫急,冀州并非不愿兴兵为国,只是谨慎计议而已。”
郑泰望着韩馥、高顺,并不言语,只是微微一笑。
沮授见此,出面谏道:“主公,依授之见,此事根本无需再议,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曹孟德起义兵,扶社稷,此以顺讨逆之举,诸侯望风云集!主公也当顺天命,应民意,高举义旗,讨伐董贼!”
别驾闵纯也谏道:“纯亦赞同,董贼残暴,尽失天下士民之心,诛灭董贼乃天下大势所趋。若不应机而动,恐日后反受其累。”
冀州其余文武官员,闻之均点头称是。
韩馥见此情景,不由一叹:“其实吾亦想为国兴兵,奈何冀州前月刚被鲜卑大败,伤亡残重,军中士气低落,如若强行出兵,中途可能引起兵变,反遭其祸。”
说到此,韩馥转而问道:“不知威远乡侯作何选择?并州是否出兵讨逆?”
高顺慨然道:“顺欲诛董贼,为丁刺史报仇久矣,不想竟有这般天赐良机!如有一丝可能,顺愿尽起并州精锐之士,为义军先锋,率部直捣雒京,诛杀董贼!”
高顺如此表明立场,倒是令郑泰再度吃惊,不由问道:“威远乡侯有何难题?”
高顺叹道:“并州本就地贫粮少,前时连续作战,明春百姓用粮都难以维继。看来,吾只能起二三千将士,赶赴讨逆前线。不过即使如此,并州亦会奋勇作战。”
韩馥一听此话,精神一振:“威远乡侯,如无粮草困难,汝可出兵多少?”
高顺道:“并州出兵三到五万,都不在话下。只可惜力不从心,不能为国多杀附逆,不能亲手为丁刺史报仇。”
郑泰在旁道:“并州有兵无粮,冀州有粮缺兵。如此。。这般。。汝二州何不联合出兵?”
韩馥拍手笑道:“吾正有此意。威远乡侯若能出兵四万,吾可为汝准备八十万石粮草,冀州和并州联合出兵抗董,不知威远乡侯意见若何?”
高顺兴奋地道:“只要能为丁刺史报仇,顺乐意之至。如韩使君同意,并州愿以冀州为主,由韩使君代表冀并二州前往参加反董联盟。”
郑泰在旁道:“泰可为韩使君和威远乡侯做个见证!”
韩馥高声道:“好!既如此,就从诸君所议,我冀州和并州即日联合起兵讨伐董贼,卿等筹措粮草,极速发往并州,由威远乡侯率大军克日往雒阳开进!”
“诺!主公英明!”冀州众人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