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杀人,是为了帮刘氏报仇。刘氏又怎能放手不管呢刘氏若不管,必会被海内英雄不耻。依俺估计,十有,典韦现在就匿藏在刘家。等风声过了,自会重现人前。”
黄忠说得有道理,荀贞也赞成,但仍不由扼腕叹息,说道“可惜,可惜”
“可惜什么可惜他逃脱了国法荀君,就像史巨先说许仲一样,像他们这样的游侠豪杰,不管犯下什么案子,都会有强宗豪右争相隐匿的。”
谈及“豪杰”,黄忠虽不像陈褒、程偃、史巨先他们一样毫不遮掩的敬佩,但听其语气也没有厌恶的意思。当世风气质朴,极富有勇武进取的精神,上至天子、诸侯,下到黔首百姓,人们动辄便以大丈夫自称,对有节操、一诺千金、重义轻生的人,皆十分仰慕。
荀贞笑了一笑,心道“我当然知道典韦不会伏国法,我可惜的是他被刘氏藏匿,要不然,他如亡命天涯,颍川地处要道,没准儿我还有机会能见一见他呢,更没准还能帮帮他呢。”
太阳刚升起来没一会儿,时间还早,可能是说到“豪杰”,黄忠来了谈兴,又说道“前年有件案子,也是在陈留,兄弟二人争死。荀君知道么”
“兄弟争死可是舒伯膺兄弟么”
“正是。”
荀贞不知道“典韦为人报仇事”,是因为典韦的出身不高,在士人中没有名气,但舒伯膺兄弟是陈留儒生,读书人,所以对他们的事迹有所耳闻。
说来也简单,舒伯膺有个亲友被人杀了,他的弟弟舒仲膺便为其报仇,后来被发现了,和许仲的案子一样,“贼杀”应被处死,兄弟两人便“争死”,争着受刑。兄弟之间的友爱感动了郡守,免了他们的罪。事情传出后,“海内义之,以为美谈”。
“弟为兄报仇,兄争替弟死,的确称得上一个义字。嘿嘿,只是那被杀的人,无人提及了。”想起了许仲,荀贞又叹息一声,说了两句“可惜”,心道,“只可惜许仲碰见了秦干,没有遇到陈留郡守。”比较起来,许仲为母报仇而杀人,虽无义字,但却也占了个孝字。
“荀君又可惜什么”
荀贞不答反问“你刚才说在壁上画像中,还有两人可与典韦并列。是谁”
黄忠凑过去,很快找到了一个,指着说道“此人算一个。”
荀贞看去,见画着一个年轻人,相貌清秀,旁边写着籍贯与名字“泰山华县臧霸”。
“这人的名字好生耳熟。”荀贞熟视画像,却一下子想不起来。
黄忠见他目不转睛的,以为是在看臧霸犯了什么案,说道“画像上讲的不清楚。臧霸此案,说起来倒是和许仲相仿,亦是因孝触法。”
“噢”
“许仲是为母杀人,臧霸是为从太守的手中劫走父亲。”
“劫走父亲”
“他的父亲本为华县狱椽,狱中有个犯人得罪了太守,太守想杀了此人,但他的父亲依据法律,拒不听从命令,因此惹怒了太守,下令将其逮捕,押去郡府。”
狱椽和狱史都是一个系统的,不过狱椽的地位比狱史高。
荀贞还没想起来臧霸是谁,问道“后来呢”
“臧霸家中田地甚多,有不少宾客依附,便集结了数十个宾客,抄小道,在山中拦下了押送他父亲的队伍。押送他父亲的人有一百多个,但没有一个敢动的,眼睁睁看着他将其父劫走。”
所谓“宾客”,即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他们对地主效忠,地主则给他们政治保护,并给一定的经济利益,同时,有些大地主还会将宾客编为“部曲”,以为家兵,每逢农闲时节便“缮五兵,习战射”,以防盗贼。所以,臧霸带着几十个宾客就敢去劫囚车,而上百的押送吏卒皆不敢动,并不奇怪。
荀贞脑子灵光一闪,想起了臧霸是谁,似乎是曹操的手下他惊讶地说道“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