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章 子不类父(2 / 4)

渭水正中,有人泛舟伫立,飞剑彻底射杀坠河的杀手。

此人银面覆盖,神龙见首不见尾。

“无道昏君,人心向背,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权借尔头暂在脖项之间安居几日!”

言罢,小舟无风自动,溯流而上。

影秘卫留下人手护卫在陛下周畔,分出人手追击银面人。

只是鸿踪渺渺,此人身手远非刚才迎面刺杀的一干杀手可比,影密卫苦寻无果。

高台之上,皇帝声色不动,但是无形的威压已经开始向四面八方弥漫。

扶苏的感受最为深刻,与刺客纠缠中受伤的他抬眼间,只见众多影密卫环绕下,十八弟与父皇并肩站在一起。

嬴政的眼深似海,鲸吞日月,包举山河,“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好一场春日大祭,好一出大戏!”

扶苏噤声,脑海里全是父皇幽深的眼神。

咸阳宫,大殿

烛火通明,阶下李斯俯身恭立。

“刺客的来历是否查清,是否如流言所说”

皇帝的口气并非疑问,而是带着淡淡的平铺直叙。

李斯心念百转,只敢说出自表面现象所能分析出的关节,内里更深层的东西,只在脑海过了一圈,就又咽回了肚肠。

“如果涉及昭雪之说,那么恐怕之前与昌平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农家就脱不开干系。”

“地泽万物,神农不死,诸子百家都要与朕作对吗?”

皇帝的声音不见喜怒,但其中的压迫感,身为帝国丞相的李斯就在近前,怎么会感受不到。

其实皇帝的这番话过于绝对了,诸子百家与帝国合作的还在多数,但墨家、农家、儒家都是当世显学,所占比重自不同与名家之流。

墨家、农家已经站到了帝国的对面,儒家情态暧昧,若即若离,嬴政受够了这些江湖流派的纷扰。

“扶苏公子的母妃乃是楚人,且和昌平君有莫大关系,如果刺客确实为昌平君而来,那么公子嫌疑”

皇帝轻轻转身,幽深的眼神射来,“此事,朕不想再提。”

李斯赶来垂下眼帘,“诸子百家还有那银面人跟昌平君的干第,目前还无实据佐证。”

“章邯已经在调查了。”

提及最后惊鸿一瞥的银面人,嬴政的瞳孔收缩。

他的搅局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

“陛下,那扶苏公子本人如何处置?”

“胡亥现在如何?”

皇帝背转过身,没有给予李斯答复,反而问起另一个儿子的情况。

李斯心下一突,“十八世子天命所佑,未伤及要害,在太医的调理下,现已无大碍。”

赵高不止一次在李斯面前为胡亥张目,李斯在心底是秉承中立的。

但帝国是皇帝的帝国,也是李斯这些大秦奠基人的帝国,身为帝国丞相,皇帝之下的佐贰,李斯有着自己的盘算。

扶苏仁懦,受昌平君影响极深,如果登上大位,难保不会更辙始皇帝国策,重现分封之旧事,这乃是动摇大秦立命之基。

而胡亥聪明伶俐,又是最幼的一位皇子,不比扶苏的主见,他的可塑性更强。

胡亥即位,丞相权柄更甚,李斯相信自己能够一如既往,秉承始皇帝既定之策,辅佐新帝带领大秦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君权、相权,此消彼长,辅政之人行主政之实,实乃人臣最快意之事。

另一方面,始皇帝久不立储的这种态度,也是李斯萌生千般心念的主要源头之一,当然,他所有的念头相法都在忠于始皇帝陛下、忠于大秦的框架之内。

皇帝接下来的话又将李斯的思绪拉了回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