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两宫情 第25章 唐临秦罡(6 / 7)

世民当然不想让原东宫的人物来担任中书令,但长孙无忌这么推脱,实在让世民气坏了。

世民对魏征说道:“魏大人在山东颇有交情,又是原东宫之人。您看在大局面的份上,看看,若房玄龄大人不能担纲,还有谁能担纲呢?”

魏征刚刚也想说自己不过是太子府詹士主簿,哪敢来管中书令任免的事宜呢。但是魏征毕竟是魏征,他说道:“殿下以为小臣魏征在山东有交情,那么您的陇右地区也应在权衡之中啊!”

世民和长孙无忌脱口而出说道:“安元寿?”

那个胡人能做大唐的中书令?

魏征和房玄龄简直要晕死,一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一位年轻的吏部尚书,见识有限,竟然在大唐武德九年还要位居人上?房玄龄和魏征同时说道:“宇文士及如何呢?”

世民有些不明白,问房玄龄说道:“为什么呢?”

房玄龄说道:“宇文士及的父亲宇文述是大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曾经多年镇守西北,与西北各部大有交情和来往。宇文士及本人在隋朝是驸马,在咱们大唐朝也是驸马,又多年在秦王府中行走,身份何等高贵。小臣见宇文士及为人谨慎,不待大事,绝不开口。岂不是人才一名呢?殿下何必执着在小臣一人身上呢?”

世民这才定定的坐下,考虑了良久,说道:“是的,东北不平,西北更不能出了大事,肘腋大患。也好也好。也罢也罢。”

世民思量了许久对房玄龄说道:“指派朝令夕改,恐怕——”

房玄龄扬眉笑道:“我是中书令,明日改派宇文士及之太子令,何不就由小臣亲自草拟呢?”

长孙无忌出口急道:“房大人!您做中书令,其实不必推脱啊!”

房玄龄却拧眉说道:“朝廷的大局势在此,用人启能用亲呢?那还能张大唐之屋宇吗?中书令、侍中与尚书仆射都是国之脊梁,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眼下朝廷左右俩宫如两条臂膀,废左用右,或废右用左,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让我房玄龄离开朝局正中心,好好在一旁为殿下筹谋,不用文山会海,或许倒是我房玄龄心向往之了。”

魏征自来在太子李建成身边,从未近距离的了解房玄龄,这时听房玄龄议论,心中还是顿生感慨。虽然房玄龄不是在此刻急流勇退,但是辞去中书令一职,饶是魏征自己恐怕也做不到的。若李建成活在世上的话,或许现在的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就是魏征随意挑选了。而魏征一旦上位之后,或许不会有房玄龄此般推辞的心境了,任谁都是恋权的。

宫人们为中书令房玄龄取来纸笔,房玄龄亲自搦笔写下辞书。而世民见只得改派宇文士及为中书令,魏征和长孙无忌相视摇头,世民看着看着,泪水直流,以手支额。房玄龄这里赶紧过来安慰世民说道:“小臣知道殿下是为我好,但是我也是为大唐好啊。大唐不是咱们秦王府的大唐,对不对?”

长孙无忌简直快听不下去了,再想争执下去也没用了,因为房玄龄已经盖好了玉玺。长孙无忌说道:“房相爷,想要什么职位尽管跟我提?!”

房玄龄哪里敢造次,这里拱手行礼说道:“小臣多谢长孙大人栽培。”

房玄龄心中暗想:刚从李世民手心里蹦出来,又被长孙无忌这个吏部尚书捏住,朝廷真的离不开他房玄龄吗?

第二日,朝中派宇文士及做中书令,封德彝做尚书右仆射,天策府兵曹参军杜如晦的叔叔杜淹做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和刘林甫做中书侍郎,侯君集做左卫将军,段志玄做骁卫将军,薛万彻做右领军将军,张公谨做右武侯将军,长孙安业(长孙无忌的哥哥)做右监门将军,李客师(李靖的弟弟)做左右领军将军。

下午,长孙无忌在吏部巡视,恰值外州县封来年中朝集,一些临近长安的州县竟然取出一些原东宫的告发书,请求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