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
曹颂并非多事,而是担心堂兄。
毕竟年家是堂兄的姻亲,要是年羹尧累及家族的括,对曹家多少也有些影响。
“要是万寿节后,就议年羹尧的罪,许是还有一线生机:若是还没动静,那皇上就没有宽恕之意了……”李卫道。
曹颂有些不解,道:“这案子还拖?不说说御史言官已经给年羹尧订了四、五十条大罪么?还不定案,拖什么?”
李卫是雍正潜邸之臣,对皇家的事了结的比曹颂这个宫里侍卫还多?
“拖贵妃咽气吧……要是在贵妃在世前,就处置年家,即便留了余地,也让贵妃难堪……”李卫说道。
两人正说着话,有小厮来报,程梦显到了。
程梦显是来道谢的,不管程家在江南如何势大,商家便是商家,官场上的人不敢去得罪程家,可也多瞧不起程家。
李卫与曹颂都是地方文武大员,专程赶来扬州拜祭,不过是给程梦显镇场。
程梦显知道,今日接着李、曹二人的威压,即便不能让家族长老们彻底消停起来,也能让他们遇事三思。
他郑重向二人道谢。
李卫道:“若是真要谢,就别说这些空话,明年多出几石盐,让朝廷多收些银子,比什么都强。”
曹颂也跟着说道:“我不过是凑数,实不当什么。”
程梦显面上尤带感激,心里却有些为难。
为了他的事,让两位文武大员奔波一趟,总不能不表示心意。他已经预备了两张银票,想要表表谢意。
可经过这大半年的相交往来,他也瞧出,这两位是手紧的,没有合适的名目,绝对不会收银子。
他稍作沉思,看着李卫道:“听闻今年山东大旱,不知多少百姓嗷嗷待哺?江南盐商,虽说位卑,却一日不敢忘朝廷教训。此处是白银两万两,是程家对朝廷的一点绵力。”说话间,掏出银票,双手奉到李卫面前。
李卫收敛神色,看着程梦显道:“这是你真心所愿?”
要知道,程家是盐商之首,程梦显这样做,不仅仅是捐银子给国库,而且还给李卫寻盐商纳捐的好理由。
事情处理的好,李卫说不定就能打开盐商缺口,有利于盐务发展:就算不能收到以上成效,也能收不少银子,缓解朝廷无银困局,算是立大功:可作为首捐的程梦显,也要承受盐商同行们的压力。
程梦显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卫没有收下银票,只道:“捐银给朝廷是好事,却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等过些日于,有了章程,我再收你这银票。”
程梦显听了,不由苦笑。
现下私下“捐”了,旁人问起,还能支吾两句。毕竟官员向盐商索贿已经是常态,不要才不正常。
真要是光明正大是捐,且不说外头,族里的长老们就要闹翻天。
不过他并不后悔,既是要将李卫当靠山,总要给所付出……程梦显捐银,与直隶曹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可他不知道,这为了讨好李卫的小小提议,被李卫上奏到御前后,在京城引发一场动荡。
那就是在遇到天灾人祸时,除了朝廷救济,是否另外从民间筹善款用于赈济。
朝廷的气氛已经压抑了许久,难得有个可以争论的话题,大家少不得都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支持李卫提议的,从国家大义上来说,滔滔不绝:反对李卫提议的,则担心天灾后再尊生人祸,官府打着纳捐的名义祸害地方百姓。
朝廷里争论的热闹,雍正却是瞧出来这来与争论的臣子泾渭分明,支持李卫提议的,多是寒门出身的官员:反对李卫提议的,多寻出身勋贵人家。
虽说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