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清晨,众人背着行囊,迎着朝阳,踏上了深入民间的道路。
他们走过了许多州县,每到一处,都受到百姓们好奇而又期待的目光迎接。
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这里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大多目不识丁。
林羽看到孩子们在田间玩耍,眼中满是对未知的懵懂。
他来到县衙,县衙陈旧简陋,门前的石狮子也已斑驳。
林羽走进县衙,找到了县令。
林羽深施一礼,言辞恳切:
“县令大人,吾等此番前来,是想请求大人支持开办书院,让百姓们有机会读书识字,知晓道理。”
县令坐在案几后,面带愁容,叹息:
“林先生啊,不是吾不支持,实在是本县贫困,拿不出银子来啊。”
林羽上前一步:“大人,无需太多银钱,吾等愿免费授课,只需大人提供一处场地。”
县令皱着眉头,起身踱步:“呃……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林羽目光坚定,继续说道:“大人,知识能改变命运,若百姓们能读书明理,日后定能让此县有所改观。”
县令停下脚步,看着林羽那真诚的目光,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林先生,本县就与汝等一同试试。”
县令面露难色:“林先生,吾理解汝之心意,可温饱尚成问题,何来余钱办学堂?”
林羽环顾四周,见县城周边荒地众多,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大人,不妨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种粮。劳作之余让孩子来书院学习,粮食丰收后,部分解百姓温饱,部分维持书院运转。”
县令眼睛一亮,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此计甚好!林先生智谋过人。”
在林羽的带领下,百姓们积极开垦荒地种粮,书院顺利开办。
孩子们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则齐聚书院,听林羽讲学。
林羽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明亮眼睛,心中深感欣慰,仿佛看到了文化传播的希望之光。
随着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愈发频繁,元朝的社会风气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开始更注重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
然而,危机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降临……
一天夜里,月光如水,洒在书院的庭院中。
林羽在书院的书房中,就着微弱的烛光认真备课。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忽然,他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
林羽心中顿感不妙,手中的笔停了下来。
未及反应,一群黑衣人便持刀闯入。
他们面目狰狞,眼中透着凶狠的光。
林羽顺手拿起身边的木棍,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奋力抵抗。
他的身手矫健,木棍挥舞得虎虎生风,但黑衣人众多,且个个凶狠。
虽武艺高强,但终究寡不敌众,林羽渐渐陷入困境,身上也多了几处伤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伯颜带着官兵及时赶到。
原来,这日伯颜在宫中处理事务。路过一处偏僻的回廊时,偶然听到几个神秘人的谈话。
“此次定要让那林羽好看!”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说道。
“哼!他传播汉文化,坏了吾等好事,不能轻饶!”另一个尖锐的声音附和着。
伯颜心中一惊,放缓脚步,侧耳倾听。
“就在今晚动手,趁彼不备,给彼个教训!”
“此事可要做得干净利落,莫要留下把柄。”
只言片语中,伯颜已察觉出他们对林